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一晚二三百元的经济型酒店,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吗?

时间:2022-07-25 20:45:31 | 来源:新京报

“一晚二三百元的房价,怎么可能提供有机农场食物、园林美景或者各种自然探索体验?”对经济型酒店来说,绿色可持续发展似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然而,在“双碳目标”倡议下,近年来国内头部酒店集团利用科技优势,通过高科技、智能化方案的研发和投入,不断践行着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其中,装配式酒店装修方案成为酒店行业尤其是经济型酒店降低能耗、实现绿色环保的新利器。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酒店是一次性用品、水、电资源消耗的“大户”,但作为高频次消费场景,更是培养大众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意识的重要阵地。未来,藏匿于小镇里的经济型酒店,或许就是一个个绿色环保的“细胞”。

“装配式”绿色酒店翻修改造,为什么能打动投资者?

徐州的一位酒店加盟商陈勇拥有一家150间客房的酒店,去年年底准备升级改造,加入新品牌。面对品牌方提供的两份改造方案,他一度举棋不定。一份是传统工艺的装修方案,另一份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装配式”装修方案。“据说后者更方便、环保,符合国家的减排标准。”陈先生坦言,虽然愿意选择更加绿色环保的翻新改造方式,但需要进一步比较两种方案的造价和效果,“毕竟,对我们这些小投资者来说,降本提效是第一位的。”

国内酒店集团旗下经济型酒店数量庞大,升级改造需求迫切。与高星酒店相比,中端以下酒店尤其是经济型酒店的绿色环保之路难度更大。酒店资深咨询师李超表示,“经济型酒店投资者对成本更为敏感,而且受老旧物业限制,很难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诗与远方’。”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首旅如家、锦江酒店、尚美等获悉,目前多家国内酒店集团采用装配式装修,助力中端及经济型酒店实现“双碳”目标。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在酒店领域,“装配式”装修即把全部装修材料划分成单个标准化模块,在工厂预制,带到现场即可组装完成,也被称为“快装模块”。

装配式技术呈现的如家酒店·neo客房。装配式技术呈现的如家酒店·neo客房。

据首旅如家酒店集团产品研发与维护部副总监钱峰介绍,酒店的装配式装修的最大优势是兼顾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核心诉求和加盟商的经济效益。装配式材料强调“0甲醛、0污染”,可大量减少装修期的粉尘与噪声污染,每间房可减少水泥用量120公斤。“虽然比传统材料稍贵一点,但工期短,节省人工成本,因此总体造价基本持平。”钱峰指出,装配式装修时间快、效率高、建筑垃圾少,本身就是一种减碳方式。“对投资者来说,提高效率意味着更大程度获得经济利益,而且交付时间稳定,实践体验感好。”

他举例介绍,拥有153间客房的如家酒店·neo上海沪太路行知路地铁站店,在升级改造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了装配式装修,整个工期缩短三分之一。最重要的是,装配式材料采用竹木再生材料,减少木材消耗80%,减少水泥用量20吨,减少建筑垃圾64%。“采用装配式装修,酒店的改造工期可以缩短3个月,而且确保改造期间客房的开房率超过45%。”

陈勇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他最终选择了“装配式”装修方案。在酒店翻修的施工中,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施工现场很干净”。房内各个部分都像乐高零件一样直接运过来,不需要现场和水泥、抹腻子,“分层改造时酒店还可以继续营业,基本不受影响,大约60天就完成了百余间客房的改造。”

钱峰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酒店装配式模块刚刚推出时,塑料感比较强,比如一些整体卫浴给人的感觉像“高铁卫生间”,显得不太高档。“这也是部分投资者顾虑的点之一。”但随着材料和技术的成熟,现在的装修效果与传统工艺完全一样。谈及目前酒店装配式装修的难点,他指出,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打造样板间其实比较简单,但是在大规模施工过程中,真正落地的难度较大。包括物业自身条件、施工工人的理解能力等,需要我们团队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协调沟通。”钱峰强调,现阶段每种酒店的改造风格都会为加盟商提供两个装修版本,效果完全一样,只是材料不同——一种是传统材料,另一种是装配材料,“未来或将逐渐淘汰传统版本,只提供装配式的快装版本。”

住进“绿色”经济型酒店,客人感受不能仅是“没有味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经常差旅的消费者,他们均表示,如果住进一家新酒店又没有装修味道,“简直太幸运,会锁定这家酒店,多次入住。”但是,对一家绿色酒店来说,仅仅“没有味道”是不够的。如何让消费者在入住时感受到并记住“绿色环保”主题,成为经济型酒店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锦江酒店对绿色双碳之路的探索,更多围绕绿色健康理念,通过微创新让消费者真切体验时尚环保的消费形式。据锦江全球创新中心GIC高级副总裁陈飞介绍,2020年就开始研发“纯净客房”绿色健康模块。在目前已经落地的纯净客房内,设有符合RESET国际空气质量标准等多项标准的空气净化设备、可视化PM2.5数据、抗菌马桶、健康饮水机等设施。消费者万鹿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他前不久去深圳出差入住一家7天酒店,印象十分深刻,“马桶设有紫外线消毒仪器,干净卫生。”

李超指出,中端酒店以及经济型酒店无论是存量改造还是新建,绿色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认可。通过“纯净客房”模式,打造一个差异化产品,同时把控运营成本,不会加大投资商的压力。“一方面,消费者可视、可感、可检测,可以在客房内切实体验到绿色环保理念的落地;另一方面,模块化的装修方案即插即用,比传统工艺成本便宜了一半还多。”

非繁城品的纯净客房。

据陈飞介绍,锦江全球创新中心GIC旨在以创意理念打造持续、盈利型酒店商业运作模式。“加盟商不可能赔钱去做绿色酒店,因此纯净客房方案要环保也要能增加收益。”锦江全球创新中心GIC此前开展了一项绿色消费专题调研,在2300多份问卷调研样本中,95%的消费者愿意接受酒店环保产生的自然溢价,平均溢价接受范围是5%-15%。比如,一家普通的7天酒店,基础房型价格是每晚250元,“纯净客房”则可以卖到300元,“对业主来说,多了一项营销工具;对客人来说,一方面提高了入住体验,另一方面50元的差价也不难接受,依旧符合整体差旅标准。”

华住集团则通过“绿色住”服务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共同参与绿色环保,以海友酒店为试点,通过减免部分房费的方式鼓励会员选择低碳环保的住店方式,如选择无须续住清扫、无须早餐代订或无须毛巾浴巾等服务。

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表示,经济型酒店必须从客人的角度切入绿色环保领域,提供个性化及多样化的低碳住宿选择和绿色服务模式,让客人切实感受到卫生更加安全、环境更加健康、使用更加方便。“这样才能提高加盟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灵活高效把控运营成本的同时,精准实现客户黏性的提升,解决了经济型酒店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消费者体验与投资商成本投入之间的痛点。”

酒店环保绿色新技术,从研发到落地至少需要四五年

对酒店而言,无论是装配式材料还是技术,都不是现成的,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据钱峰介绍,早在2018年,首旅如家已建造多个装配式客房的样板间,并不断去主动发现“瑕疵”,比如渗水隐患、施工流程以及工艺和审美等。“一旦在拥有两百间客房的酒店落地,样板间里的一个小瑕疵,就可能成为毁灭性的灾难。”因此,一项环保绿色新技术,从研发到落地需要至少四五年的时间,不断测试、数据分析、调整、优化,前期准备时间很长,“装配式装修方案直到去年才开始量产,今年成熟落地。”据了解,2021年首旅如家在装配式装饰领域的投入达700万元。同样,锦江酒店也围绕酒店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创新研发,专门了成立锦江全球创新中心GIC。据陈飞介绍,2020年推出第一代纯净客房时,发现部分产品在应用细节方面,并不适合酒店场景,之后不断与供应商沟通,改造出更为优化的绿色设备,提升客人的体验感。

装配式技术呈现的艾扉酒店客房卫生间。

赵焕焱认为,经济型酒店用于绿色环保的资金有限,一旦投入后很难有新的改造资金,因此装配模式从建设开始就已经兼顾绿色环保,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他认为,国内酒店集团旗下经济型酒店数量庞大,未来的双碳之路,必须在技术进步方面下功夫,利用绿色环保实现节能降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近年来国内头部酒店集团致力于研发各项与绿色环保相关的专利技术,使用节能型新设备替换传统设备。比如,首旅如家2021年在高能效、节能、自然能设备设施的总投入达8100万元,包括将老旧技术的大型中央空调主机与分体空调,用新技术的高能效比变频机进行替换,可节约能耗15%。华住通过在线环境管理系统“易能耗”,追踪酒店的能源及水资源消耗情况,检测异常数据并提出节能节水解决方案。锦江酒店则与锦江全球创新中心GIC合作,推动酒店高价值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不仅如此,2021年7月,锦江酒店、华住等10余家酒店集团共同发起倡议,宣布开展酒店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定义工作。今年4月,这套为酒店业量身打造的全球公认标准——“酒店可持续发展基准”正式推出。据了解,该项基准涵盖对酒店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12项行动,包括衡量和减少能源使用、衡量和减少用水、识别和减少废弃物以及衡量和减少碳排放的行动等,协助酒店业加速完成双碳目标,还将加快推动酒店上下游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李超表示,国内酒店集团更了解本土市场尤其是二三四线下沉市场,可以利用国内高科技优势,发掘创新一些冷门的节能工艺和技术,同时充分利用智能化云技术的优势,实现并推广节能减排,这样也解决了以往卫生、安全等经济型酒店的痛点。他建议,国内酒店集团未来双碳之路,应聚焦零排放绿色建筑,“随着相关技术成熟,其成本会大幅下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

编辑 李铮

校对 柳宝庆

图片 采访对象供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