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防疫健康码岂能被滥用?

时间:2022-06-24 09:47:10 | 来源:媒体滚动

“人在家中坐,红码天上来”“从没去过涉疫地区,健康码突然变红”“几人同行,只有储户变红码”……近来,与健康码有关的一系列蹊跷事件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

6月22日,河南郑州公布了储户红码事件的最新调查问责情况。通报指出,擅自决定对部分村镇银行储户赋红码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健康码管理使用规定的严肃性,造成了严重不良社会影响,是典型的乱作为。多名直接责任人受到了严肃问责处理。关于防疫健康码能否被用作其他目的的讨论,也有了明确答案。

健康码作为当前出行必备的通行证,汇聚了大量敏感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健康状况、居住地址、行踪轨迹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健康码已然变成了和身份证一样重要的身份证明,是展现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凭证。同时,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在出现疫情时,更高效地追溯关联人群。这不仅能大幅降低疫情扩散风险,还能第一时间将疫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健康码是我国数字技术发展的典型应用。近年来,得益于领先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高度普及的智能终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数字技术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便利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也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效助力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并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在抗疫和复工复产中的关键作用,而不是相反。针对郑州的“红码”事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新宝认为,作为服务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定目的的健康码,只有国家机关及其指定的专门机构才有权赋予红码。滥用红码是破坏国家公信力、妨碍防疫工作、严重侵害公民人格权和关联的财产权益的行为。

防疫健康码能且只能用于防疫目的,而不可层层加码,随意赋码。健康码被用于防疫以外的目的意味着其可信度将受到质疑,当绿码不再表示“低风险”,红码也不再代指“高风险”,或将使长期以来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付之一炬。这损害的不仅是防疫大局,更是人们对于疫情防控的信心。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正处于紧要关头,必须坚决制止利用数字技术行越轨之事,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有关措施,切实加强监管,防范数据泄露、滥用等违规行为,充分保护数字技术为全社会抗击疫情和助力经济发展取得的宝贵成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