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亿元:解码“四川账本”2022年钱都花到哪去了?2023年钱怎么花?

时间:2023-01-12 11:45:49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解码“四川账本”2022年钱都花到哪去了?2023年钱怎么花?,希望以下解码“四川账本”2022年钱都花到哪去了?2023年钱怎么花?的内容对您有用。

1月11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关于四川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简称“报告”)以书面形式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报告显示,2022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82.2亿元,同口径(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等影响,下同)增长7.5%,收入形势好于全国。其中,省级收入888.6亿元,同口径增长9.4%。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14.7亿元,增长8.2%。其中,省级支出2257.5亿元,增长8.1%。

2023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5358亿元,同口径增长6.5%。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38.9亿元,增长7.5%。其中,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988亿元,同口径增长2.9%;拟安排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32.1亿元,增长7.1%。

2022年的“钱袋子”花在哪里?

区域协调、绿色发展成“关键词”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报告发现,2022年的“四川账本”中,推动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成为财政资金的一大发力点。报告显示,2022年四川加大对困难地区财力倾斜,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和盆周山区获得财力性补助超过总量的70%。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果实累累”,这背后离不开财政资金助力。报告提到,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税费征管、科技攻关、会计管理等方面加强川渝财政协作,集中资源支持川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建设。在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投入17.6亿元实施全国百强县区和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考评奖励。

报告显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财政还通过专项资金、债券资金、引导基金等多元渠道,全力支持四川天府新区、中国(绵阳)科技城、省级新区、省级百强中心镇等重点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四川正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一套针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财政“组合拳”打出。报告提到,四川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实施财政“百千万”引导行动计划,推动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数据还显示,加大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力度,采购规模占同类产品比重超过96%。财政资金助力下,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得到巩固。此外,财政资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高质量国土绿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4项国家示范项目。

2023年花钱的地方有哪些?

教育、社会保障、工业转型升级受关注

今年的“四川账本”中,教育发展、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工业转型升级等成为财政资金保障的重要领域。

在教育发展方面,2023年安排资金332.6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9.7%。其中,安排学前教育资金19.4亿元,安排义务教育资金58.4亿元,安排普通高中教育资金16.4亿元,安排职业教育资金64.8亿元,安排高等教育资金128.1亿元。

社会保障方面继续获得大额财政支持。2023年,社会保障方面安排资金1241.6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6.2%。其中,安排养老保险缴费(补助)资金1132.1亿元,进一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支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

在卫生健康方面,安排资金159.8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7%。其中,安排医疗保险(救助)补助资金65亿元,安排公共卫生服务资金37.2亿元,安排卫生健康能力建设资金24.1亿元等。

在生态环保方面,2023年安排资金143.7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2%。其中,安排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资金66.9亿元。支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廊道。加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治理和修复。

乡村振兴事业离不开财政资金助力,在这一领域,2023年安排资金238.2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具体来看,安排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资金102.9亿元,支持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动粮食生产、耕地保护、种业振兴、农机装备能力提升等,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种粮农民积极性。

四川正在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推进现代化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成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2023年安排资金130.7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8%。围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四川将集中支持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重点产业化和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实施,促进重点领域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编辑 柴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