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技艺:生活可应用才是文创的流量密码

时间:2023-03-12 08:47:08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生活可应用才是文创的流量密码,希望以下生活可应用才是文创的流量密码的内容对您有用。

■梁志钦(资深媒体人)

如果说,拉近艺术与年轻人之间距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文创,那么,拉近文创与年轻人之间距离的又是什么?相信不少文创从业者都在寻找最佳交集点而一直努力着,但近日举办的“湾区(广州)文创节”似乎隐藏了答案。

万物复苏而艺术兴。如果用万人空巷、接踵摩肩来形容“湾区(广州)文创节”,相信去过的人不会否认。以年轻人为主的逛展主体拥挤在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展位前的人群流动几乎走出了“地铁三号线”的高峰状态——想停留的时候被向前拥,想往前走的时候却水泄不通。

当然,从整个现场看是人满为患,但细分观察,人流聚集的区域却也有区别,相比强调传统工艺的展品,更能融进生活的饰品却更受关注,例如首饰、发饰、包包及其挂饰等。“见人见物见生活”,终端应该在“生活”,缺乏“生活”的文创始终是“曲高和寡”。从现状所看,越细小的物件,越精致的文创,似乎能融入生活的维度越广,也便越受欢迎。

传统手工艺作品如果单纯硬抽离于古代的生活语境,生搬到当下,早已脱离应用场景的物品,则只会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空中楼阁”。因此,对文创应该还要有金字塔式的“圈层视角”,从宝贵技艺的传承来看,则以作品的“稀缺”作为标识,以此作为对某种技艺延续的代表,这应该放置于工艺金字塔的顶部,而非期待普及;以技艺特色的某种元素作为文创开发的基点嫁接到日用品中,那么可选择的范围将无限广阔。例如传统木雕,从严格的传统样式来判断,要广泛运用确有难处,但构成传统木雕的重要因素除了样式,还有木雕的技艺。如果把制作木雕的技艺扩散到广泛的家居饰品上,面对受众的范围就能无限放大,例如OUI无意和创木工房。

正如在当天“百匠百品高峰论坛”上,“冰墩墩”设计总执行刘平云所言,吉祥物强调的是文化图腾,IP则在乎精神交流。前者是单向传播,后者则在于互动与参与。实际上,再细致分析,对于不少传统工艺,有些是图腾吸引,有些技艺便是IP。例如狮头扎作,作为非遗项目,它的亮点在舞狮的视觉形象,当天就看到有把狮头作为形象IP转为积木玩具的产品,这是不错的尝试。再如竹编等编织物,技艺本身就是一个可延展的IP,可以用竹编的技艺编织生活中所能用的一切用品,而非局限在传统用品的样式。

从这次集结于“湾区(广州)文创节”的年轻人对文创产品追捧的现象来看,首先是值得嘉许的,但同时,也为不少传统工艺的从业者提了醒,有些传统手工艺未能实行市场化,原因并非年轻人看不懂或者兴趣索然,关键在于有没有更好的缩短“工艺与生活”的距离,让年轻人能够触手可及,与其构思如何“打造”本工艺的IP,不如再次解构,把本工艺的方方面面进行产品制作的取舍与强化,或舍去不合时宜的体量和样式,或保留技术转换载体,重新找到生活中的赛道,或许才是文创的流量密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