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版画:许钦松艺术需要多元 热爱是最大动力

时间:2023-03-12 08:46:09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许钦松艺术需要多元 热爱是最大动力,希望以下许钦松艺术需要多元 热爱是最大动力的内容对您有用。

少了公务,多了时间。在著名画家许钦松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里,现在应该是他最能自主支配时间的时候,他最近在读钱穆的《灵魂与心》,踏入七十岁之后,他对哲学、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继而自然观、宇宙观也随之改变。现在,在他的不少作品里,会多一方“钦松七十岁后作”,他把七十岁作为人生的转折,也是艺术探索的转折。他开始思考过去的艺术探索,什么是可以舍弃的,什么是可以强化的,甚至,他正考虑将要“翻天覆地”的彻底变革。

艺术探索的“变法”,不但需要有多年积累的功力,更需要有“推倒重来”的勇气,许钦松近日在广州市文联和新快报收藏周刊一同邀约“美学大课堂”的采访过程中,从自己的求艺经历,探索变化等方面,深入畅谈了自己的思考,并为年轻人提出了宝贵忠告。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每一位艺术大家,首先是大学问家

收藏周刊:回想小时候选择学习美术的时候,家里人的态度如何?

许钦松:由于家学渊源,祖上多是文化人的缘故,我当年喜欢画画的事,家人是很支持的。我知道现在有一些不好的想象,一些家长认为文化成绩不好就让孩子去学艺术。这个看法是错误的。文化成绩不好的话,艺术更难以成才。每一位艺术大家,首先是大学问家。很多大艺术家,散文都写得很好。

收藏周刊:您上大学之后,那时候以版画创作为主,有一次家乡人从家乡来到广州,看到您摆满了刻刀具与木板,纷纷投来了异样的目光,那个时候,您是否有对艺术创作的信念动摇过?

许钦松:从没有过。自己喜欢的事,还创作了那么多版画代表作,我怎么会被家乡人闲话几句就自我怀疑呢。

收藏周刊:现在不少在校学生可能会因为对专业的了解不足,而受别人异样眼光的影响。

许钦松:那只能说明他不够热爱本专业。如果别人的误读便让内心受不了,那就谈不上专业探索了。相反,越是有别人“误解”,自己越要通过专业引导这些外行人正确认知。

“孩子自身有热爱的内在动力,那家长应该多鼓励”

收藏周刊:还记得在广东人民艺术学院(今广州美术学院)的学习氛围如何?

许钦松:那时候的学习氛围现在回想起真的很幸福。那时候教职工比在读学生还多。我们的版画班,只有十五人,而给我们上课的都是大名家,关山月、黎雄才还有杨之光等先生给我们上中国画的课;版画专业有陈晓南、张信让、刘其敏、郑爽、潘行健等老师;王肇民先生则给我们上水彩课。同学们就坐在王肇民先生旁边,一同写生,看着他如何一笔一划地画。他一本很重要的画集前面几张画就是当时给我们上课的时候画的,比如苗族的头像、解放军战士等。

当时的学院培养目标是“一专多能”,虽然我们是版画班,但其他画种也要掌握基本技能。

收藏周刊: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担心学美术的出路问题,您认为有必要吗?

许钦松:如果是选择应用艺术,例如设计学科,我认为不需要过于担心出路问题。但如果是造型艺术方面的,那么首先应该要自问一下,到底有多喜欢。相比考虑出路,我认为热爱才是更重要的。如果孩子自身有热爱的内在动力,那家长应该多鼓励。我想起很多年前有一位朋友的孩子,高中之后就没再读书,朋友希望我能调教一下那孩子。我私下跟孩子聊天发现,他尽管不喜欢读书,但他对摩托车修理很着迷,我跟他父母说,孩子这一点天性应该要把握住并让他尽情发挥。从此,孩子开始学摩托车修理,自己开了店铺,后来更在摩托车领域做起了不小的生意,有了一点成就。这就说明,不管是选择哪一个科目,热爱才是最大的动力。我们应该要充分了解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能盲目地从大人的角度去帮他做决定。

“要让艺术创作厚重而丰富,知识来源一定要广”

收藏周刊:您曾在版画领域硕果累累,后来在中国画领域更殊荣不断,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专业选择?

许钦松:现在的年轻画家或者学生,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画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大杂家”(艺术领域),而并非单一画种的“专门家”,要让艺术创作厚重而丰富,知识来源一定要广,要多元。比如我常常在画画的时候,听的却是交响乐。交响乐给人的开阔感,多重音色的重叠感,对我的创作很有启发。

收藏周刊:我们曾经分别讨论过中国画与书法、素描、诗词以及写生、临摹等关系的话题,有些年轻人认为,光是学好中国画就不容易,还要兼顾诗词、书法,对此,您会有哪些建议或者提醒?

许钦松:这都是学科过于细分的原因,细分越多使得学生认知越局限,更谈不上有高水平的综合素养。诗书画印是一种基本要求,自古都是一体的,现在却分开地谈。中国画能离开书法吗?中国画没有了诗意的表达,格调也高不到哪里去。古代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几乎每一位大画家都既是文学家、又是书法家。

“我希望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变法”

收藏周刊:可否谈谈您最近的创作思考?

许钦松:七十岁是我人生和艺术的转折点,我的人生观、自然观、价值观都有了一些变化。如果说以前我的作品多强调“技”,以后则更多体现“道”,追求自然背后的内在力量,这是一种哲学的思考。

收藏周刊:具体体现在画面中,将会有哪些变化?

许钦松:我想,精神面貌应该会不一样,会更洒脱,不拘泥于细节。更追寻一种高境界,即道的追求。

收藏周刊:像齐白石、黄宾虹、赖少其等老一辈都有过晚年的“变法”,您希望自己的这种改变也将是一场“变法”吗?

许钦松:我希望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变法,并且将是强烈的。前面几十年一直在积累,到了该变的时候,需要顿悟,需要再一次的迸发,能否成功,当然也需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收藏周刊:不少人看到您的作品里有版画的影子,您认为这是好的评价吗?

许钦松:我认为这是非常到位的评价。前几年贾又福先生跟我说,当年李可染先生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就多次强调要多学习版画。贾又福先生甚至现在都不停地从版画方面吸取养分。我认为,艺术的每一次革新,一定有一股来自其他画种的力量。比如石鲁、赖少其等先生以前也是学版画的,而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等,更是从油画转到中国画。艺术需要跨界、需要融合、需要互通才可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我的作品中,有版画影子,是构成我强烈个人风格的关键要素。接下来,我还要不断地强化这一点。

人物介绍

许钦松

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跨世纪之星”荣誉称号。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故宫研究院中国画法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

钱穆,《灵魂与心》

每天必做的事:

读帖、临帖,最近临写米芾、唐寅书帖

人生格言:

埋头耕耘,不问收获

美学大课堂

指导单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联合出品: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快报》收藏周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