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出舱作业6.5小时,感觉良好!

时间:2021-11-08 10:45:18 |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1月8日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 翟志刚 、航天员 王亚平 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是空间站阶段第三次航天员出舱活动,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活动,也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有女航天员参加的出舱活动。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先后完成了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舱外典型动作测试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进一步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太空首秀,小节点连接大舞台

站在机械臂上,航天员翟志刚身侧是蔚蓝的地球。云之上,中国空间站以约每秒7.8公里的速度飞行;云之下,中华大地落雪纷纷。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工作时间长、活动范围大。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着“飞天”舱外服进行舱外作业,航天员叶光富在舱内配合支持,在地面飞控的指挥下太空作业约6.5小时,顺利完成机械臂级联装置的安装工作。

01

出舱6.5小时,

天地协同完成神十三出舱首秀

时隔13年,翟志刚第二次出舱。打开舱门后,他首先完成便携式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在机械臂上的安装,在机械臂上有了“立足之地”。

翟志刚出舱后向镜头挥手。

通过机械臂调整位姿,站在机械臂上的翟志刚到达指定位置,接过舱内王亚平递出来的机械臂级联装置,携带产品随机械臂向安装作业点移动。

随后,王亚平出舱,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她沿出舱扶手移动到安装作业点附近辅助操作。

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它负责航天员舱外大范围转移至指定位置开展工作。

地面接连发出指令,航天员按计划行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体飞控技术负责人范高洁说,为了这一天,飞控技术团队和航天员进行了周密准备。

地面研制过程中,在载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统的协同配合下,航天员与空间站系统产品研制团队共同完成地面推演验证,航天员通过水下训练全流程演练产品安装;在轨飞行任务期间,在与地面飞控团队的协同配合下,航天员又多次完成在轨演练,为本次出舱打下扎实基础。

飞控大厅里,核心舱舱外摄像机传回第三视角图像,航天员舱外服摄像机传回第一视角情况。飞控团队时刻关注机械臂级联装置安装进度,通过语音与航天员及时沟通。

机械臂级联装置包括双臂组合转接件和悬挂装置2部分,安装好核心舱舱壁上的悬挂装置,翟志刚轻推双臂组合转接件进入卡口位置,悬挂装置在指令遥控下,抱爪结构准确地将转接件抓住,并将其“拥入怀中”。

两名航天员出舱后,圆满完成安装机械臂级联装置工作,并完成了舱外典型动作测试与救援验证。

结束了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11月8日1时16分,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02

一个节点,

连接空间站“双臂”

本次任务安装的机械臂级联装置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此前搭乘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于航天员抵达中国空间站。

双臂组合转接件,被空间站型号研制人员形象地比喻为“宇宙级机械臂转接头”。它能把长度10米的核心舱机械臂,同长度5米的问天实验舱机械臂组合起来,实现双臂间电气和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转接件“双臂合一”后,空间站机械臂可达范围拓展为14.5米,活动范围可直接覆盖空间站3个舱段。

悬挂装置被航天员安装在核心舱外,用于捕获和存放转接件,并为转接件提供供电保证。悬挂装置带有巧妙的抱爪结构,航天员把转接件放在捕获区域,地面发出指令,悬挂装置自动捕获转接件,双件“收刀入鞘”、合二为一。

据新闻报道,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驻留期间,我国将先后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进行舱段转位,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届时,问天实验舱机械臂将与核心舱机械臂一同大显身手。

“未来,在空间站完成三舱组合后,航天员大部分出舱任务将利用机械臂组合臂来完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主管设计师朱超介绍。

文/胡蓝月

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文转自中国航天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