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古代:古代蹴鞠类似现代花式足球 马远《蹴鞠图》神采奕奕用笔一流

时间:2022-12-11 08:46:43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古代蹴鞠类似现代花式足球 马远《蹴鞠图》神采奕奕用笔一流,希望以下古代蹴鞠类似现代花式足球 马远《蹴鞠图》神采奕奕用笔一流的内容对您有用。

故宫博物院摹画组组长常保立: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近日,世界杯淘汰赛进入高潮,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不过你可知道,中国古代也有一个类似足球的运动——蹴鞠,并在很多文献中留下印记。就这个话题,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接受了新快报记者采访,独家分享了他的研究。

没有“用笔”,就构不成精神

收藏周刊:类似足球的运动,在古代叫蹴鞠,印象中已经出土有汉代的一枚印章就描绘了这样的运动?

常保立:临淄七万户,举民皆善有,根据《战国策》上记载的“蹴鞠”可追溯到比这更早的春秋,这使得世界足联在2004年把足球的发祥地确定在齐国故都山东临淄,认定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蹴鞠不只是踢,“蹴”还带有辗转腾挪,一蹴而就,一组连续性的盘带踢踏动作,“鞠”就是皮革包米糠实心的毬,蹴鞠又称蹴毬,就是踢足球,齐地发音又称“筑球”,至今胶东人还这么叫。《汉书》有记,跟今天花式足球相类的古代蹴鞠,正适合军事训练中排兵布阵盘活实战的需要,看似表演,实则中含竞技。上阵以弓马为务,下课以蹴鞠为学,两汉时期就盛行的军训蹴鞠,历经东晋北府北魏六镇,越过隋唐,时到北宋。有名的当属为毬而名的高俅,他甚至因为蹴鞠而官至太尉。

收藏周刊:您印象中在古代绘画里描述蹴鞠比较经典的画作有哪些?

常保立:最经典的就是那幅南宋马远的《蹴鞠图》。那时候的蹴鞠不是往远处踢,而是抬脚往高处挑,头膝至顶,脚跟后兜,这样在球要落未落之际就会有更多的身手参与,娱乐也就在其中了。画中凤尾竹矗,早杏枝头,画面中除一侍女外,四位幞头襕衫的看官中有一抱球者随时候补。余下四位则短打短褐的蹴毬者里。左首那位长衫短掖腰间,冠宝蓝色幞头的年少衙内,正翘足将球钩起……都以为马远擅长山水,没想到他还能把人物画得这么好,画中九个人物钩斫点染不输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从情激入境到章法布白,再到筋骨收气铁画中构,其用笔绝不亚于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其呈形托物,传神造像,用笔之入力,神来之上扬,堪称一流。没有“用笔”就构不成精神,没了精神就构不成用笔,不管形式上是写意,还是工笔,离开用笔则毫无价值。所以说“用笔千古不易”。

用西方概念来分析中国画,显然不合适

收藏周刊:像这种写实的场景作品,古代并不多见?

常保立:我们今天认为的写实很难说就是古代绘画的写实,写生这两字古代也有,但意思和现在几乎完全不一样。前段时间你们展开“素描与中国画关系”的讨论,我以为美术界时下搞混了东西各自本有的文化属性,以西套中,用西方美术中的一些惯用概念来分析中国画,显然不合适。今人谈的“造型”,中国古代就没有这种说法,水墨丹青史上也没有今天说的“线条”这样的概念,其性质顶多就是一个以轮廓界定的为所画而用。古代绘画只有“線”而不讲“线“,“線”就是像流水般这眼前的这一段,不知来龙去脉,情激所至,水到渠成。这样的笔墨才能像生长在纸中一样,浑然一体。

收藏周刊:用线条二字可以评价什么画呢?

常保立:近现代的可以,如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这张画业内很有名,但老百姓几乎不知道,作者是想以西画素描方法为土生土长朴实的中国老农民“造型”,这种由外而内“写生”的方法已经几乎成为当代以西画改良中国画过程中的经典做法了。

收藏周刊:但是为何说这样的作品在老百姓中传播不开呢?

常保立:如果从现当代绘画造型水平的角度,这幅画确实是真好。但从国人贯有审美,感情传递上看,还只沉浸停留在因业内人士自我欣赏而津津乐道的情况中。这幅画可以说在现当代美术史上能留名,却因有悖于传统丹青以水墨的人格筋骨精神,不能感动普通劳动者,所以在中国丹青史上很难留下。它只是以轮廓界定非书写性的线条在外部造了型,而未能以用笔由心造像。

古代不少经典之作,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是绘画的形象是作者约取物象产生的。中华民族取象文化是集体记忆长期形成的,那是先人几千年总结出来,人心所向一以贯之的,这种深入骨髓的承传不因年代久远而湮灭,反而历久弥新。

看古画中的王羲之、顾恺之、王维、韩愈等古代人物形象,长相几乎一样。老百姓是认可这种以筋骨笔墨体现约定俗成的经典,比如五绺墨髯丹凤眼一看就是高士,浓眉蓑笠一望可知是渔樵。但蒋兆和画的《杜甫像》,画的是很实实在在的一位特意写生的老大爷,他用造型舍去传统造像的筋骨用笔,在非笔墨中以毛笔蘸墨轮廓界定了一个特定人物(包括刚刚说的方增先的作品),虽造型都很准,但却都不是笔墨。

古人是形服从于笔,笔服从于人

今人是人服从于笔,笔服从于形

收藏周刊:您认为马远那张《蹴鞠图》在美术史上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常保立:马远最先为美术史称颂的是山水,但细看他的人物画,一样了得,无论意境、述情、纪纲、度化,都是通过其用笔以呈现出的力量神采感化人。尽管我们不是彼时古人,但无往不复,一经沉思,马上就会收心安静下来。

收藏周刊:钱选的《宋太祖蹴鞠图》画得如何?

常保立:这幅画有好几个版本,都不是原画,有白描有着色的,还有吴湖帆题过字的,也有假别人之名的,但不管谁题,都得从作品本身实际水平作判断。如有家博物馆的一幅《古窗双松读书图》,一眼就看出笔法是明人的,但展示的标签却标了宋代,这个就得独立分析,不能人云亦云。

收藏周刊:通过已流传的古代有关蹴鞠题材的作品,给当代艺术家怎样的启发?

常保立:搞了艺术不一定就是艺术家,最关键还是得看艺术家的综合素养,那就得博物了,博物才能格物。目前不少艺术家仅仅在研究技术中学程式,如果学表演,学程式,演员每做一步就会被人猜到下一步的动作,那可想而知,而好的演员,你永远无法知道其下一步将是什么,他会在给观众惊喜与意料之外时,却又让人觉得在情理之中。这种惊喜一定是由艺术家综合实力素养唤起的。古人是形服从于笔,笔服从于人,今人是人服从于笔,笔服从于形。李唐之后有马远,这种代有人出的传承秘笈,使赵孟頫说出了其中的“用笔千古不易”。今天,不能因为遇不到好中医就否定中医的把脉,同理,不能因见不到好的中国画就否定中国画的用笔。

人物介绍

常保立

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故宫博物院摹画组组长,《石渠宝笈》亲历者,终身聘用专家,国家图书馆特聘教授,博物馆文化学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