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英学者:没有中国,多边主义是不可能的

时间:2022-05-31 14:46:06 |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5月31日报道 《日本时报》网站5月29日刊登一篇题为《如何与中国接触》的文章,作者为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全球政策研究所国际经济学教授葆拉·苏巴基,全文摘编如下:

世界秩序面临持久分裂的风险,一边是美国及其盟友,另一边是中国及其伙伴。

正如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上个月在大西洋理事会的一次活动上所指出的,这种结果极不可取,美国必须与中国合作防止这种结果。但是,她几乎马上就话锋一转,主张采取可能阻挠这一努力的行动。

在耶伦看来,美国应该与“坚定遵守一套关于如何运行全球经济体系的规则和价值观”的国家深化关系。这会将有着不同价值观和原则的国家置于何处?如果各国只与那些以相同方式看待世界的国家进行公开接触,那么全球制度架构如何能够维系下去?如果西方把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排除在多边安排之外,那么中国除了带头提出替代方案之外还能做什么?

更好的对华策略应该考虑三个重要因素。第一,没有中国,多边主义是不可能的。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系统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贷款国,它为多边金融机构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上这也是第二个考虑因素——中国在国际金融架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机构的成员,也是机构的建设者。

西方对华策略必须考虑的第三个因素是最棘手的: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与七国集团截然不同。这是西方与中国之间紧张关系的主要源头,也是耶伦等官员主张与“志同道合”国家进行更容易的接触的重要原因。

诚然,处理好相互冲突的观点、意识形态和利益具有挑战性。然而,与中国对抗无济于事,将中国排除在多边体系之外也是如此。

相反,七国集团应该把重点放在找出具有共同利益且产生误解和分歧风险较低的领域,并抓住一切可能的合作机会。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融资——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但绝不是唯一的例子。虽然西方媒体经常把中国描绘成不妥协的形象,但中国却继续在各种经济和金融问题上与西方进行建设性接触。

共同价值观不是说服各国推进共同目标的唯一途径,务实的考虑也非常重要。在与中国打交道时,西方应该尝试在具体的共同利益基础上建立国际对话和政策合作。

与西方的主流说法相反,几十年来,与中国合作一直是常态。在全球经济中,中国和七国集团分道扬镳对双方都有害无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