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画忆|营造之美① :日本大阪城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1-09-08 21:47:00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画忆|营造之美① :日本大阪城的前世今生

2021这个夏天注定属于日本,不仅是有奥运会体育竞技之美,也因为拥有营造之美。大阪城,就在其中。

现今的大阪城天守阁现今的大阪城天守阁在日本大阪市的中心,尚遗留着护城河和石垣轮廓的大阪城,今日已成为供民众运动休憩的一处绿意盎然的大公园。城郭中心的本丸旧址矗立着一座钢筋混凝土打造的天守阁,是1931年(昭和六年)由市民捐款重新建设完成的。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淬炼,如今这座城郭俨然已成为大阪的象征,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光客络绎不绝。天守阁天守阁

大阪城的历史起源自日本战国时代在此处兴建城郭雏形的石山本愿寺。后来与织田信长交战时,本愿寺陷入大火,继织田信长之后接手天下大业的丰臣秀吉便直接在石山本愿寺城的遗址兴建大阪城,成为人人口中有如铜墙铁壁的要塞。不幸的是,到了丰臣秀吉之子秀赖主政时,城郭被德川幕府的军队攻破。建筑物不仅遭到大肆破坏,甚至为祝融焚毁。这场战役(大阪之战)之后,德川幕府曾重建这座巍峨的城池,奈何它未能躲过江户幕府末期维新之战(戊辰战争)引发的一场大火,建筑物再度被摧毁了大半。明治时代以后,这里一度成为陆军兵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因遭遇空袭,剩下的建筑物又被烧掉了一部分。战争结束后,这里成为美军驻扎的中心,一直到1948 年,大阪城才真正回归市民所有。当时的大阪城可说是一片荒芜,但在市政府的规划下,人们一点一滴地将其建设成公园,直至今日的规模。

昔日的大阪

大阪,过去被称作“摄津(大阪府)的难波”,自古以来即为连接日本东西两部分的交通要道。它位居西日本水运的大动脉——濑户内海的东端,自此循着淀川往东北方向上溯,可经过京都南方的淀、伏见,到达近江(滋贺县)的琵琶湖。从近江走陆路,可通往东日本的内陆及海岸。

大阪湾大阪湾

战国时代的城郭

战国时代的日本到处是营寨和城郭。各地的村庄和京都的街市都在外围设置沟渠或栅栏以自保,就连乡村武士的宅邸也是一样,寺庙则安设僧兵,和真正的城郭已无二致。

营寨和城郭营寨和城郭

与农民的团结类似,武士之间也出现串联的情形。其中势力最强的日渐壮大成为一方霸主,称作“战国大名”。

一旦成为战国大名,首要之务便是兴建一座坚实的城郭来稳固自己的势力,以应付群起的农民一揆、旗下有力武士的密谋造反,以及预防邻国大名的攻击。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在领地的重要区域加盖城郭或规模较小的军事营寨“支城”,部署自己的族亲或得力家臣,做好全面防御的工作。

山城山城

日本的战国时代,既是一个充满破坏的年代,同时也是个建设的年代。

当时的战国大名投入大型河川的改建工程,开辟了更广大的农地,使得农业生产力出现飞跃式的发展。织田信长能晋升为战国大名,迈向统一天下之路,正因为他成功地开发了木曾川与长良川流经的浓尾平原。

平城平城

决定城郭整体构造的关键性步骤圈绳定界称为“绳张”,即在工地以拉绳的方式决定曲轮的大小。负责这项作业的武士必须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并通晓各种战术。城郭内各部分如何兴建方能达到易守难攻的目标,是设计时要首先考虑的,需要倾注全副心力来完成。因此,相关技术往往被视为祖传法门,代代流传下来。

筑城工程正式展开

日本经过长年的兵戎交战之后,织田信长终结乱世。他兴建安土城,并将本愿寺实力逐出大阪。但织田信长想在大阪筑城的梦想,最后由丰成秀吉实现了。丰臣秀吉统筹筑城事宜,从本丸与内护城河开始着手。其重要的绳张工作委托给黑田官兵卫来负责。

绳张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便是依据绳张方案展开地形整建的工程。根据判断,铲平斜坡和挖掘沟渠的活动主要还是依靠大阪周边的农民。这些奉命荷锄持锹集合而来的民众,以他们平日熟练的动作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筑城筑城

砌石垣

本丸斜面石垣的堆砌工作依区域由各大名来负责,各自应负担的石垣面积按照俸禄来决定。

首先,人们将大块的石料挑出来,统一安放在石垣的最底层作为根石。为了避免根石向前蹿造成整面石墙崩塌,必须事先挖一道沟槽,然后将根石稳稳地放进去。设定为护城河的地方地基较为松软,必须先排上一层防水性较强的松木作为地梁,然后再将根石一块块摆放上去。

他们设计了一套堆砌石料的作业规范,可以计算石垣的坡度,并利用拉水线的方式来检视水平。

天守台出的石垣天守台出的石垣

兴建御殿

工人在御殿的施工地准备整体结构的组合工作(称为“建方”),包括建立作业规范,在按照水线摆设好的础石上用墨笔标示柱心(柱子的中心)。

各木工小组分别将制作好的梁柱运抵现场,然后按照各自分派的责任区,从主要的建筑物开始进行组装,立柱、搭桁、架梁。为了抗震,柱子和柱子之间得用贯来固定。当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完成之后,他们开始组装与之相连的小型建筑。由于每个构件的尺寸都经过精密的测量和制作,使用的位置也都有番付清楚的标示,组装工程进行得既正确又快速。

搜集木材进行加工搭建搜集木材进行加工搭建

兴建天守

天守的一层、二层和三层由通柱连为一体,这部分的上方是巨大的屋顶。屋顶处的四层,立柱与下层并不相通,而是和五层、六层由通柱连为一体。

换句话说,整栋天守的构造实际上可分为三段,即地下部分、一层至三层部分,和四层至六层部分。为了有效预防风灾及地震给天守带来横向晃动的危险,柱子之间以贯相连,并使用长押加以稳固。 另外。搭建在各楼层外侧柱子上的梁呈些微向上的倾斜角度,对于内侧柱子可以发挥辅助支撑的作用。各楼层户外屋檐下的垂木,除了有一定角度的倾斜之外,上方还用钉子牢牢地固定住,对整栋建筑物来说,一样具有巩固的效果。

像大阪城天守这样平面面积接近正方形,整体结构又近似塔状的建筑,照理说应该采用佛教五重塔那种四方对称的构造,才能有效避免歪曲,但这一点对天守而言偏偏又是不可行的。于是,人们只好让屋外的梁尽可能朝向四方,或是让东西向与南北向的梁在数量与配置上取得平衡,以降低风险。

天守阁剖面图天守阁剖面图

天守的屋瓦与墙壁

天守的顶层完工后,工匠便由上而下一层层修葺屋瓦。

首先在垂木上面钉上屋顶板,上方再铺上薄板,并钉上防止木板翘起的挂瓦条(瓦栈)。接着铺上一层土,将瓦片排放上去。

日本战国时代的城郭其实没有使用瓦片的习惯。织田信长的安土城也只有天主部分才铺瓦片,其他建筑物是严禁使用的。但是大阪城连橹和围墙也铺上了瓦片。

修葺屋瓦修葺屋瓦

天守落成

工程展开的一年半后,天守终于顺利落成了,它外形宏伟壮丽,依照观者欣赏角度的不同,会呈现丰富的变化。它整体以黑色为主要装饰,予人一种刚强的印象。除了深灰色的墙壁外,无论是窗、下见板、破风还是木连格子,一律都漆上黑色。在这些构件之上,处处装点着金碧辉煌的五金件。黑底配上金色的纹样,正是日本漆器上流行的“莳绘”风格。

本丸完工,秀吉正式被册封为“关白”。所谓“关白”,乃辅佐天皇统领政治的最高官职。朝廷发布此政令相当于承认了秀吉成为天下共主的事实。

表御殿

进表御殿之前要从正门(大手门)“樱门”进入。樱门前的二至丸不仅设有马场,还栽着成排的樱树。大手樱门是整座城郭守备上最重要的一座门。因此它不仅有沟渠、石垣和围墙层层掩护,更由内外两道们组合而成,这使道路变得犹如迷宫般曲折,敌人很难直接破门而入。

进入樱门之后,往东走即来到表御殿。

大阪城既是天下共主丰臣秀吉的住所,也是丰臣政权的行政官厅,表御殿便相当于行政官厅的中枢。秀吉经常在此正式会见宣誓效忠于他的诸大名,或者对众大名发布政令,或是和摩下重臣共商国家大计。

表御殿俯瞰表御殿俯瞰

台所

除了正式访客以外,一般人要进入表御殿,走的并非唐门,而是经由唐门北方的另一道门,来到有唐破风屋顶的台所(厨房)入口,由此进入。

台所的规模之大,可比拟对面所和远侍。不过,它的建筑方式和另外两者大有不同。台所的内部有着大片的"土间"和"板之间"',里面矗立着几根大柱,大柱的上方有用木锛粗劈而成、外形弯曲且直径粗大的横梁,以纵横交错的方式撑起房架。除了座敷以外,其他部分都没有设天花板,站在下方抬头一望,可以透过梁柱看到屋顶下方的内部构造,可谓一目了然。照明方面有大型的纸灯笼悬挂在横梁的下方。

台所(厨房)台所(厨房)

天守

在表御殿与丰臣秀吉会面后,来访者通常会被带到天守参观。天守的一、二层配置十多个杉木制的长方形橱柜,用来收藏衣物。三层被称作“锦藏”或“宝物藏”,这里收藏“黄金茶室”的各个物件,还有储藏钱财的金库。

御殿与御纳户

丰臣秀吉对外公开的还不仅止于此,他甚至把客人带到奥御殿最深处的建筑,也就是秀吉夫妇真正就寝和起居的地方。这栋建筑的东北方有一间二十四叠榻榻米的封闭房间,称为“御纳户”。所谓的“纳户”,就是寝室的意思。同时,它也是收藏重要物品的地方。以大阪城的奥御殿来说,由于它另外备有一间摆设着西式床具的卧室,因此纳户应该只有在气候寒冷的季节才真正发挥寝室的功能,另外主要作为更衣室使用。

御殿与御纳户御殿与御纳户

山里

本丸北方稍微低一点的位置设有一座芦田曲轮。它的西边是武器库及士兵居住的长屋。东侧是一片很大的庭园,有“山里”之称。

“山里”可诠释为“位于深山里的村庄”,这个名词多少蕴含着“远离乌烟瘴气的都城,到青静的大自然中生活”的愿望。室町时代有一位贵族在松树下盖了一座草庵,命名为山里庵,丰臣秀吉在姬路城时就建了一座名为山里的庭园,兴建大阪城时,他把石山本愿寺遗留下来的庭园加以改造,增建茶室一类的设施,建成了如今的山里。

山里山里

二之丸与护城河的兴建工程

1586年2月1日,大阪城再度展开挖掘渠沟的工程。这次要挖的是二之丸外围的护城河。外护城河围绕的二之丸四方均设有虎口。1594年,丰臣秀吉命兴建中的伏见城和大阪城加盖“总构”,主要是为传位秀赖做准备,帮他把两座城郭的防御机制打造得更周全。

丰臣秀吉过世后,德川家康接管政权。消灭反抗势力后,正式入驻大阪城。

冬之阵———幕府军的攻击

1614年(庆长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德川家康与秀忠站在四天王寺西边的茶臼山上远眺大阪城,并与藤堂高虎等将领研究该从哪个方向攻击。之后他们对内下达指示,在城郭的周围盖起十多座营寨,设置哨兵驻守,同时还要封锁道路。翌日,大伙儿聚集在家康位于住吉的阵营,摊开大阪的地图反复磋商军机,最后敲定将大阪城护城河的水放干,然后从北边的天满、西边的船场及南边的天王寺三个方向,共以 20 万大军同时发起攻击。

幕府军一步步逼近城郭,开战十天后城方决定实施坚壁清野策略,使城内陷入完全封闭状态。这时候,幕府军动用了数百名石见银山的旷工开始朝城内方向挖地道,建浮桥。但就算幕府军能凭借这些工具跨过总构的壕沟,他们仍然无法穿越防守严密的外护城河与内护城河。

冬之阵冬之阵

夏之阵——大阪城起火,丰臣氏灭亡

1615年,大御所对秀赖发出最后通牒,让出大阪城。五月,15万幕府大军进击大阪,丰臣军最终寡不敌众,退至大阪城。秀赖决定和少数人留守在本丸,他原本打算率兵从樱门攻出去,却遭到家臣阻止。没隔多久,德川方面埋伏在城中的内应于三之丸的台所放火,同时,自京桥口攻入二之丸的幕府军先锋越前队(藩主松平忠直的父亲即德川家康的次子,过去曾是丰臣秀吉的养子),也加入纵火行列,眼看着火势就要延烧到本丸了。

于是,秀赖只好带着生母淀殿与妻子千姬等人爬上天守,欲自我了断之际遭到家臣制止,被从天守带下来,循着月见橹下方来到山里躲避火势,最后藏身在靠近东侧下段带状曲轮边缘的朱三橹。

午后 4时左右,越前兵攻入本丸内,大阪城终于彻底沦陷了。后来焰硝藏(火药库)发生大爆炸,漫天飞散着碎片残瓦,火舌逐渐包围了整座大阪城。这栋曾经以富丽堂皇闻名于世的建筑物终于被无情的战火吞噬,持续燃烧到半夜。

大阪城起火大阪城起火

德川幕府重建大阪城

1623年(元和九年),德川秀忠退隐,由家光继任将军。为了举行仪式专程进京的两人,顺道来到大阪城,住在本丸暂时搭建的御殿里。秀忠在这时候发布命令,展开本丸的绳张作业,并于翌年(宽永元年,1624)和后年分两次完成本丸与内护城河的营造工程,本丸正式的御殿于焉诞生。1626年(宽永三年),秀忠与家光相继造访大阪城。1628年(宽永五年),开始进行仅剩的二之丸南面外护城河的兴建工程,翌年完工落成。

历经十年打造起来的新大阪城,外观已和丰臣时代大为不同。

新大阪城新大阪城

今日大阪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阪城如此宁静祥和,这让人难以想象过去的大阪城也曾经烽烟弥漫,放眼之处血流成河。从公元1583年,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决定营造比织田信长的安土城更加富丽雄伟的城郭,到长达十年的兴建工程,涵盖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总构的大阪城。从备战防御层面整体规划,聘请精湛工匠和技师,结合垒石和木材,到造就拥有五层楼天守、御殿、城墙、护城河的大型城防。大阪城无不展示着它的历史沧桑和建筑空间美学。可惜这“三国无双”的名城丰采后人无缘得见,烟硝战火吞噬了它的辉煌,徒留本丸残遗供人凭吊。

文图来源:《日本营造之美:第二辑》之《大阪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