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红杉杨云霞:医药创新风口到来,中国将产生一批千亿市值医药公司|投资人谈趋势

时间:2021-09-03 17:46:09 |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来源:中国企业家公众号

国家在医药领域的政策有两个趋势:一是扩大药品可及性;二是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独立的创新。目前,中国的新药开发,在基础科研层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口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 杨云霞

采访整理|《中国企业家》记者李秀芝

编辑|米娜

头图来源|被访者

7月13日,创新药企业腾盛博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市值一度超过150亿港元,这是红杉中国在2021年收获的第10个医疗健康领域的IPO项目。2018年5月,腾盛博药宣布成立时,红杉中国便成为领投方之一。

2005年9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正式成立。2006年,红杉中国就开始了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截至目前,红杉中国累计已在中国的医疗健康领域收获了近40个IPO项目。

“红杉中国在医疗赛道的投资遵循几个大的逻辑:敢为人先、技术先行、大小兼顾。”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杨云霞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透露,“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对这些逻辑更加坚定。2020年,我们的投资额度同比翻倍。今年,我们的投资额度又要创新高。”

杨云霞还谈到,国家在医药领域的政策有两个趋势:一是扩大药品可及性;二是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独立的创新。目前,中国的新药开发,在基础科研层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在未来5~10年,中国的千亿市值医药公司会越来越多。

同时,杨云霞也表示,“资本市场就像一条河,如果风大浪大,泡沫也一定大。”她认为,做专业的投资人,不能盲目追高,要有独立的判断。

以下是杨云霞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的口述整理,有删节:

中国已形成医药创新的土壤

在国内,红杉几乎是最早开始进行医疗投资的基金了。2006年,红杉中国就投资了彼时还在天使轮阶段的中国绿线(微医前身)。

2010年前后的医疗投资是非常原始的:一是项目很少,整个医疗创业都处在极其初期的阶段;二是专业的投资人非常少,对行业有深刻理解的投资人也很少。

2011年,我开始做医疗投资,当时大家看的所谓的医药“白马企业”,就是拿证多、品类齐、销量大的仿制药企业。那时候国内的创新药企业很少很少。

2011年下半年,贝达药业自主研发并成功上市的抗癌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在当时被认为是医学界的“两弹一星”工程(意味着中国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完全依赖进口的日子成为历史)。正是因为国内创新药的稀缺,所以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很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资本市场的推动,中国医药创新的土壤已慢慢形成。

比如集采这一政策对中国的整个医药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集采肯定是让老百姓获益的。原来,药品从厂家到各个经销渠道,到医院,最后到消费者手里,有很多流通环节。集采省去了中间各个经销渠道,让药品的流通效率极大提升,同时让药品的价格大幅降低,很多以前用不起药的患者,因此能用得起药。另外,集采在极大提升医疗领域渠道效率的同时,也促使仿制药企业转型,更多投入到新药开发中。

资本市场也是这样。2018年和2019年,港交所和上交所科创板先后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它们都对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提出了要求。比如港交所要求,生物科技公司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已通过概念阶段,进入第二期或第三期临床试验等。科创板也要求,医药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18A和科创板的开放,都极大促进了创新企业的发展,让这些企业有更多渠道取得发展需要的资金,流动性的增强也吸引了更多资本投入到医疗创新的市场中。

千亿市值的医药公司会越来越多

在未来5~10年,中国创新型的生物医药企业能达到什么规模与量级?红杉内部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

2015年前后,整个医药板块,超过500亿元市值的公司很少。那时,恒瑞医药市值大概为1000多亿元,迈瑞医疗还没有回来(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再回国上市),药明康德也还在海外挂牌。

短短五六年过去,我们已经看到,国内诞生了很多千亿市值的医药公司,包括信达生物、再鼎医药等。

现在我们非常有理由相信:未来5~10年,拥有千亿市值的中国医药公司会越来越多,而且它们更多会是新的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这一趋势背后的驱动因素有两点:

第一,医疗板块的消费在升级。整个医疗板块在GDP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老百姓掏兜为自己健康买单的意愿变强。流到医疗健康板块的钱越来越多,投资医疗的资本也越来越多了。

第二,医药技术在不断突破。原来,传统的药物是小分子药物。之后,蛋白药物、抗体药物、核酸药物等大分子药物,和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一代技术不断出现。这些新的治疗手段往往是革命性的,而这些革命性的手段越来越成熟之后,一定会催生更多有相当体量的医药公司。

红杉的医疗投资逻辑

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未结束,这给医疗领域的投资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一,人们生病后,肯定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基础医疗知识也会增多。就像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大家都知道什么叫核酸检测了。消费者的医疗认知度提高了,对行业发展肯定有帮助。

第二,新冠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了远程医疗和数字化的威力。中国新冠疫情控制得好,离不开数字化手段的帮助。比如大家去了不同城市的行踪,都会在各类防疫平台(比如北京健康宝)显示。当人们对数字化医疗的接受度提升之后,医疗行业的发展就会变得更加高效。

第三,新冠疫情加强了人们对医疗从业者的良性认可。比如,从精神层面来讲,有那么多医护人员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和家庭责任,毅然决然奔赴抗疫一线,对原来紧张的医患关系可能有修正作用。

总体而言,新冠疫情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器,使得整个医疗行业有了空前发展。当然,目前中国医疗产业的供需不平衡还很严重。对中国的创业企业来说,怎么解决创新性和可及性的问题,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红杉中国在医疗赛道的投资遵循几个大的逻辑:

一是敢为人先,我们富有冒险精神,勇于布局比较前沿的科技赛道,助力企业实现科技的商业化转化。

二是技术先行,在一些非常有技术领先性的赛道上,我们会早期、重仓地去布局。像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这些新的技术突破,我们都是在第一时间布局。而且,我们是以全球化的视野在布局。

三是大小兼顾,遵循中国人群疾病图谱的变化,重点布局大病赛道,同时兼顾新的技术手段在罕见病领域的发展。

如何保证医疗领域的投资收益率

资本市场就像一条河,如果风大浪大,泡沫也一定大。从这个层面来说,敢投、早投绝对是本事。

说实话,我们对企业估值虚高也挺头疼的。我们给企业估值时,给的都是非常专业且公允的价格。你给高了,企业家觉得你不懂(如何估值)。给低了,企业家觉得你没有看懂(他的价值),所以很难。

红杉的TermSheet(投资意向书)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背书作用,这导致其他投资者一旦得知红杉给了(某家企业)估值比如10元钱,马上就会冲出来(跟这家企业)说,给你估值15元,你让我投你。

我们的建议是,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最大的特点是要陪伴企业成长一段时间。不像二级市场,你可以快进快出,大不了跌了就捂着,涨了再卖掉。而一级市场的盲目追高,会降低安全边际。

另外,要保证医疗领域的投资收益率,核心要素除了专业性和耐心,还要有大局观。投资是投未来,希望每一位投资人都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协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9月11日

2021(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

全网线上直播

点击下图即可报名预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