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参考消息90年史话㉛ | 不是“参政”“参改”,而是鲁迅手迹

时间:2021-09-08 11:45:32 | 来源:参考消息

原标题:参考消息90年史话㉛ | 不是“参政”“参改”,而是鲁迅手迹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9月8日报道 在新媒体时代,参考消息网站或公众号文章下常有忠实读者留言“自我揭丑”,称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参考消息》的报头时,将其误读为“参政消息”或“参改消息”。平心而论,因为报头中的“考”字用的是异体字,引发这种误会实属正常。

说起《参考消息》报头的来历,还要回溯到1957年改报发行之前的紧张筹备阶段。

1957年元旦刚过,工作人员就启动了改报筹备工作,这时距中央规定的《参考消息》3月1日正式改报扩大发行已不到两个月,时间非常紧迫。除了编辑和印刷出版工作之外,设计报头也是一件很费脑筋的事。

据曾在《参考消息》工作的顾其珍同志回忆,她1955年初刚调到新华社时,《参考消息》是一个16开、分上下两栏的竖排刊物,右上角的刊头“参考消息”四个字是竖排的宋体字,基本上仍沿用1941年在清凉山以及后来在太行山时就采用的字体和格式。

她说,关于使用何种报头,《参考消息》编辑部曾提出多种方案,包括请中央领导人题写、请名人或书法家题写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后来,有人想起了爱憎分明、直面人生的革命大文豪鲁迅先生。毛泽东曾赞誉:“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大家认为采用鲁迅的字较合适,而且当时新华社摄影部资料室有鲁迅的笔墨资料。

于是,编辑部人员找出鲁迅毛笔字手稿的影印本。四个字中,“考”“消”“息”三个字毫不费力就找到了,但“参”字难找,后来终于在鲁迅的一封书信中找到了。摄影部同志当即用相机把这几个字拍了下来,再翻版、放大、冲印,最后集成了一张“参考消息”四字连在一起的照片。

鲁迅先生的字迹清秀俊逸、活泼飘洒,尽管几十年来《参考消息》从编排形式到报道内容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报头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历史原因,“参考消息”四个字中“考”字是异体字,常被一些初识参考的小读者误读为“参政消息”或“参改消息”,成为一段有趣而难忘的参考独家记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