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意义重大

时间:2022-08-30 08:47:01 | 来源:中国科学报

陆林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市、上海市和湖南省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

我国精神卫生学科起步较晚。虽然近十年来在国家重视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公众对精神心理健康的认识逐渐提高,但与世界上精神医学发展较早的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针对我国精神障碍负担不断加重、精神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精神障碍防治面临诸多困境的现状,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设置对于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精神心理问题形势仍然严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精神障碍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6.6%,而且给公众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精神疾病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干扰其正常的情感和行为,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有些致残率高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照料压力。同时,部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还可能存在肇事、肇祸的风险,给社会安全稳定造成重大隐患。

新冠肺炎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来看,新冠病毒变异和传播的走向仍存在不确定性,很有可能要持续很长时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显著。

2020年2月左右,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大众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医务人员、感染者、大众产生了焦虑、抑郁、急性应激、失眠等症状。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第三年,随着疫情持续时间的延长和范围的扩大,应激来源也更加多样,包括患者在感染、康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心理问题,公众在隔离期间出现的心理症状,并且由疫情所导致的工作、生活变化也可能引起心理问题。有证据表明,目前焦虑、抑郁、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发病率进一步上升。

精神疾病需要早识别、早治疗。然而不同于其他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在我国的就诊率很低,80%以上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公众对精神心理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人常常将精神疾病与意志薄弱画等号,认为扛一扛就过去了,而不当成疾病对待,不去及时就医。

其次,遭受歧视也是精神障碍患者就诊率低的一大原因。很多人因为有病耻感,出现情绪或心理问题时不好意思告诉别人,也不愿意去医院治疗,导致病情延误,继而产生严重后果;也有很多人对精神疾病缺乏认识,认为这种疾病“治不好”,所以不去治疗。

最后,我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人员配置仍然不足,尤其是在基层和偏远地区,可能整个县或市都找不到一个精神科医生,无处看病、大城市挂号难的问题同时存在,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实际需求,也影响了患者及时就医。

设置医学中心有助解决现有困境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设立的目标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有效提高我国精神疾病领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方面,在国家与北京市、上海市、湖南省的支持下,南北三个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能够通过多中心协同工作机制,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这些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体医院的优势学科及亚专业为引领,发挥在医疗管理、人才培养、技术转化等多方面的管理示范和技术辐射作用,树立行业标准,打造精神医学高地,带动全国精神疾病领域建设与发展。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与国家精神疾病区域医学中心相协同,形成全国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精神疾病防控体系,实现精神疾病的分级诊疗规范化、临床诊疗技术推广的实地与网络结合、精神医学人才团队的能力提升同质化等,逐步推动我国精神医学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和均衡发展,切实提升我国精神医学的医疗服务和学科水平。

主体医院在精神医学临床医疗方面具有深厚的工作积淀,既往承担了全国的精神疾病急重疑难诊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药物试验、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任务。在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建设中被指定为主体医院,既是对这些医院以往工作能力和成绩的肯定,也为其提供了进一步提升精神疾病诊疗服务水平的契机。

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为例,未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

首先,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制定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临床治疗指南和行业规范,推广普及适宜技术,提高精神专科主要常见病诊疗能力;加强与综合医院科室、社区医疗机构的合作,提升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力;开辟专科诊疗平台,针对儿童、老年、不同年龄段的精神障碍,大力发展亚专科诊疗体系;提升人性化管理,以患者安全为中心,实现精神医学诊疗的一流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加强预约与转诊,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就医体验。

其次,建设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精神障碍病因复杂、病程漫长,因此研发早期预防、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的新技术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大样本精神障碍队列和国家大数据库平台,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开发精神障碍风险预测及诊断模型,进而实现个体化治疗;建设精神科研究型病房,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伦理学管理规范化与应用,国际标准化数据库电子创建、维护与应用等指导文件,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将临床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再次,加强医疗资源和人才培养。呼吁提高精神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科医护人才队伍面临的后继乏力问题。同时,针对精神科医疗卫生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专业人员培训体系的建设。未来通过建立示范级精神科师资能力培训中心、多点辐射精神科网络在线远程教育中心、制定国家级精神科专科培训标准等多种手段,为国家培养精神医学的优秀人才,全面提升我国总体精神医学诊疗服务水平。

最后,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咨询和数据支持,积极推动国家精神心理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推动国家精神医学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和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切实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消除社会偏见,构建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设置是国家提高精神医学诊疗水平、发展心理健康事业的重要举措。在北京市、上海市和湖南省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对于我国国家精神心理健康事业发展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将通过省、市、县的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建成四级精神医学诊疗和研究网络,切实提高我国精神医学水平,形成精神疾病就诊率、治愈率、康复率全面提高的崭新局面,帮助更多的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