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多谢溪烟知我意

时间:2022-08-20 08:45:57 | 来源:辽沈晚报

□周华诚

神仙居里有座西罨寺——罨字难写,也难读。罨读作烟。一溪烟云,乃是山水好处。九溪烟树,更是层层叠叠。北宋诗人有诗云,“多谢溪烟知我意,预先替作碧纱笼”,叫人印象深刻。有一段时间,我常于手边闲翻一册宋诗,喜欢宋诗里的乡村日常生活状态。从前的人——且笼统地称作“古人”吧,信帖是手写的,风是扇子摇来的,出行是步行或骑驴,去见个朋友则要十天半个月。没有工业化的时代,一切都很低碳、低效,因此是不是也可以说,效率,是对生活本身的损耗——不过,当然大家都不会同意这个说法。

陆游也有一首诗,于1208年6月写在行旅途中乡野小店的墙壁上:“裹茶来就店家煎,手解驴鞍古柳边。寺阁重重出山崦,渔舟两两破溪烟。”诗意如画,最后两句取典用作“溪烟寺”,岂非大好。

西罨寺现在没有了,只留下一个遗迹。神仙居在未整体开发之前,也叫“西罨寺景区”。《康熙仙居县志》记载,西罨寺旧在十七都境内,由北宋的雪崖禅师创建。明代时,左都御史吴时来少年时曾在寺内读书,直至清代,寺内还藏有吴时来的像。这座西罨寺数度毁圮,清代有僧人重修,后又毁,在上世纪景区开发时,寺庙早已被荒草芜没,只留下一个地名。也有文人留心去查这座寺庙的历史,发现资料极少,乃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创寺的雪崖禅师也没有太多记录。

夏日,我与友人前往神仙居拜访一位攀岩高手,他经年累月在岩壁悬崖之上攀援,瀑布速降,穿越丛林,穿越人生中的恐惧地带。这是一种低碳的行走方式,基本依赖于身体本身的能力——抵抗恐惧的能力,持续运作的能力,平衡的能力,呼吸的能力,像原本就在大自然中的猿猴与飞鸟一样,像千百年前的人们一样。

从悬崖下返回,路过西罨寺遗迹,驻足好一会儿。神仙居这个地方,巨峰矗立,石破天惊,天地力量呈现出令人惊叹的造物神奇。想当年雪崖禅师隐居于此,在一座小小的寺庙里修行,领受天地和内心的启发,当有许多的收获。这片地方,晨昏之间风云流转,日出月落各有不同,即便是一天之内,也是变幻莫测。而四时天气,雨有雨的神奇,晴有晴的明朗,雾有雾的迷离,雪有雪的隽永,日头在山间移动,溪流在巨石间潺湲,云烟在丛林中生成,缓缓凝聚,又缓缓飘散,来无影,去无踪。

从西罨寺出来,见崖下山坡遍地盛开着一种粉红花朵。这花朵我熟悉,小时在山林中常见,我们唤之“野苹果”,学名叫“地菍”,桃金娘目野牡丹科植物。到了秋天,地菍结出一地紫色的小果实,酸酸甜甜,滋味甚佳。

“多谢溪烟知我意”,写这句诗的北宋诗人叫魏野。一千多年前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人们自有一些消暑的办法。魏野还有一首诗:“寻常苦出门,况复在炎蒸。短褐披犹懒,长裾曳岂能。松风轻赐扇,石井胜颁冰。只此贫无事,常愁不易胜。”想象一个赤膊袒腹的宋人,坐在松林下、石井边,悠然自得的样子,不觉也有一阵凉意沁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