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眼睛睁不开,四肢无力

时间:2022-07-09 08:46:42 | 来源:辽沈晚报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完成一项相对艰苦的任务时,时常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对于患有某些特殊疾病的患者,即使是完成像睁眼、说话、吃饭、走路这样简单的活动,也会变成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恰恰就有这样一种时常让人感到“力不从心”的疾病,它就是“重症肌无力”。

那究竟什么是重症肌无力呢?怎么判断是否得了这个病?又该如何治疗呢?今天小编就请专家为大家讲一讲这个“奇怪”的病!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肌肉特异性激酶(MuSK)或其他突触后肌膜相关蛋白的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和补体参与的累及神经肌肉突触后膜,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症状通常会随着反复的肌肉运动而恶化,早上的肌肉功能通常最好,傍晚时肌肉无力的症状会加重、明显,此现象被称之为“晨轻暮重”。

重症肌无力很罕见吗

重症肌无力(MG)其实并不罕见,全球MG的总体患病率为每百万人150-250例,每年新发病率为每百万人8-10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我国MG的发病率约为每百万人6.8例,MG的住院死亡率为14.69‰。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各个年龄均可发病,在我国有4个发病高峰期,分别是青少年、30岁左右、50岁左右和70-74岁。

重症肌无力是如何发生的呢

通俗地说,我们肌肉的活动需要靠神经来传导,但是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神经却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出了故障,机体错误的产生了针对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受体的抗体(如AchR抗体),进而在细胞免疫和补体参与下,突出后膜上的受体被大量破坏,不能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从而引起神经肌肉信号传递障碍,骨骼肌出现无力。

出现哪些症状就该警惕了

当我们身体的任意部位骨骼肌出现了无痛性、波动性无力,表现为晨轻暮重、易疲劳、活动后无力加剧并可因休息而减轻的时候,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重症肌无力(MG)。尤其是出现以下症状时,更需要及时就医。

1.出现眼睑下垂,双眼复视。这是MG最常见的症状,80%的患者都有该症状。2.出现面肌不对称,鼓腮漏气,鼻唇沟变浅。3.出现言语吐字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4.因颈肌受累出现抬头困难。5.出现上肢无力,尤其是近端无力,抬胳膊、梳头有障碍。6.出现下肢无力,上楼梯困难,步行能力下降,蹲起费力。

怎样确定是否患有重症肌无力呢

如上一个问题所说,当出现骨骼肌无痛性、波动性无力时,就要及时到医院求助于专科医生进行诊断,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能够提高MG的诊断率。专科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需要为患者开具新斯的明试验、电生理检查、胸腺影像学检查、血清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检测等客观检查,确定是否患上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可以治疗吗

答案是肯定的。重症肌无力(MG)并非如其名字所描述的都是“重症”,经过规范的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大多数患者都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的病情,医生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病情处于急性期或出现恶化时,可以应用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或激素治疗;对于非急性加重期,可以选择口服激素、免疫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靶向生物制剂等进行治疗;对于合并有胸腺瘤的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胸腺瘤切除来改善症状。

但需要注意,MG的治疗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治疗方案,所以说,选择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金标准。

重症肌无力治疗时要注意什么呢

有些药物需要慎用,比如部分激素类药物、部分抗感染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以及两性霉素等抗真菌药物)、部分心血管药物(如利多卡因、奎尼丁、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等)、部分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乙琥胺等)、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碳酸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部分麻醉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部分抗风湿药物(如青霉胺、氯喹等)。不仅如此,还需要注意禁用肥皂水灌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避免受凉、感冒,保持乐观心态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