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155.5万,10家企业集体被罚

时间:2021-10-26 14:45:46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155.5万,10家企业集体被罚

医美行业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今日(10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第三批),公布了医美机构虚假宣传的10个典型案例,涉及艺星、美贝尔、爱悦丽格等。

公告显示,牵涉的10家医美机构,涉及三种虚假宣传行为,被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品观APP注意到,其中有机构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虚假宣传问题被处罚,关于医美虚假宣传的问题屡禁不止,已成医美领域“重灾区”。

刷单炒信/直播造假违规,10家企业被罚155.5万

根据公告内容,本次10例医美行业违法案例皆涉及虚假宣传问题,且集中在三类虚假宣传行为:一、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二、虚假宣传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三、通过“刷单炒信”、直播等方式虚假宣传。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医美行业的违法问题,可以概括为“三非”,即非法的医美机构、非法的医美医生、非法的医美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医美机构超过3万家,而拿到美容外科主任医师证书的医生不超过5000人。实践中,由于医生少、需求大,一些医疗机构以所谓名医名师、专业医疗资质等噱头,为医疗美容效果背书。通过虚构、夸大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等方式,给消费者以服务品质保证的假象;甚至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成功”等不当关联,编造“整容改变命运”等故事,欺骗、误导消费者,扭曲审美认知。

而此次公布的10个典型案例,大多与上述违法行为表现一致。比如案例中的“爱悦丽格医疗美容诊所”,在某平台APP宣传主页下宣传的诊所医生李某为原三甲医院医生,但实际上其仅到中日友好医院进修,而非中日友好医院正式医生;浙江省台州艺星医疗美容医院在某医美平台上宣传的两则医美案例为艺星集团内其他医院案例,并非医院真实案例。

对于这些虚假宣传的医美机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其予以处罚,共计罚款155.5万元。

信息来自市场监管总局信息来自市场监管总局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被罚以25万元的台州艺星,此前就曾因“虚假宣传”被处罚。

企查查显示,2021年6月,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台州艺星作出罚款12000元的处罚,因后者发布的医疗广告内容涉及“不松弛、拒绝反黑、告别反弹”等描述,为“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这也说明,部分医美机构在虚假宣传问已经多次违反规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此外,本次公示的这10家企业中,江苏省南京熙涵医疗美容门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省南京熙涵”)吃下了最高罚单,为35万元。其在2020年6月—2021年1月间,雇佣多名刷单人员,通过“实际下单、不实际消费”的方式虚构交易达220笔,在大众点评网络平台形成虚假的销售状况及用户评价,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事故频发,医美投诉5年增14倍

目前,虚假宣传是医美行业最为频发的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5年间增长近14倍,其中,虚假宣传就是群众投诉最集中的问题。

而在今年1-9月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办的5397件不正当竞争案件中,涉及医美领域虚假宣传案件达71件,罚没金额355万元。

此次处罚10家医美机构,并不是首例。

今年8月,重庆15家医美机构因涉嫌虚假宣传、使用过期医疗器械等被立案查处;今年9月,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多起医疗美容行业违法典型案例,其中一公司因“伪造变造专利证书、组织刷单虚构交易”行为,被处罚30余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针对“医美机构”的许多处罚案例中,“虚假宣传”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医美行业“假货大行其道、事故频发”等乱象,则更为令人触目惊心。

艾媒咨询于去年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就指出,医美行业存在不少“黑机构”“黑医生”“黑针剂”——在国内,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12%;医美非法从业者十万以上,合法医师仅占行业28%;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即1支正品针剂背后伴随着至少2支非法针剂的流通。

更加可怕的是“医美事故”屡屡发生。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平均每一年有20000起由于医疗美容导致毁容的投诉记录。还有公开报道显示,每一年,由黑医美导致的致残致死的人数约有10万人。

2000亿市场的强监管已经拉响

针对医美机构虚假宣传泛滥的现状,2017年以来,多部委连续开展打击非法医美专项行动;今年,国家各职能部门对医美虚假宣传、违规使用未经批准的产品、虚假资质等乱象的整治力度和决心进一步加大。

先是在6月,八部委联合下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规范医疗美容市场秩序;随后8月,上交所、深交所要求新挂牌的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ABS)产品中,禁止新增“医美消费金融”相关资产入池,封杀“医美贷”;此后,市场监管总局为提升医疗美容广告监管规则的科学性、规范性,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又公开征求《医疗美容广告执法》相关意见稿……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相关部门整治医美行业的决心。

品观APP也在企查查上检索到,目前存续经营的2925家医美相关企业中,有963家受到过行政处罚,且相当一部分处罚决定是今年作出的,打击力度可见一斑。

可以看到,国家有关机构对于整个医美行业的监管近年来一直在朝着更严格和更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某种程度上,监管制度的趋严也反映了中国医美市场规模的发展之迅猛。一位行业人士就曾对品观APP表示:“市场热点往往是最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职能部门是跟着风口走的,市场上的热点是什么,他们就会重点监管那一品类。”

近两年,医美领域的发展堪称神速。

根据分析机构艾媒咨询的报告数据,2016至2020年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8%,同时中国医美市场的用户规模增长了4倍多;预计2022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2232亿元。而据医美平台更美APP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2020年中国新增医美机构5150家,医美市场规模1975亿元,占全球17%,有望成为世界医美第一大国。

在不久前的十一黄金周中,国内的医美消费市场也迎来一波增长潮。据医美平台“美呗医美”提供的数据,国庆前一周,医美项目的咨询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18%。

显而易见,医美市场如此庞大的市场前景和高速增长,才是有关部门监管的动机,而政策监管趋严对于行业内正规从业者无疑是一种利好,随着医美行业在监管下逐步走向规范,这个近两千亿元的市场,依然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