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创新“加速度”

时间:2022-12-17 08:46:08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区域协同创新“加速度”,希望以下区域协同创新“加速度”的内容对您有用。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在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顶层指导下,各地纷纷加快谋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北京、天津、重庆、四川、河北、山东、甘肃、云南等多省市提出要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并将相关工作作为“十四五”时期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在内,多个城市群也提出要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等。

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域协同创新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与建圈强链,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城市群发展提速背景下,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对提升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城市群发展也为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有益探索,能够畅通相关要素流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步伐。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生产力显著发展、生产要素不断集聚、区域界限逐步淡化的产物。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也趋向以城市群形态发展为主。”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然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创新要素资源的主要集聚地,城市群要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增强区域经济协调性,更应充分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在多份重要文件中被反复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即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科技强省、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发展目标,而在多地相关部署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都被重点提及。

如四川省曾于今年初印发专项政策以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其中提及要强化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并明确到2025年成渝地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

重庆市在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推进当地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以及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等“一区两群”协同创新,构建“一区两群”协同创新机制,同时要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深化与重点区域、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合作。

此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云南、甘肃等多省市也纷纷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多个城市群也将相关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目标。科技部等部门今年初还曾发布相关政策以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以及区域和跨区域协同创新。

“当前科技发展受到各地高度关注,除顺应政策导向外,主要还是科技发展关乎各地自身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实力提升。”光大科技创新总监王硕认为,科技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具有典型的集群效应,优质科技龙头会促进优秀人才、资本等聚集,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对于地方政府吸引人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税收、经济增长等都有诸多益处。

“区域协同创新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李然则认为,当前各省市与各大城市群都重视区域协同创新,主要原因是其能有效降低创新活动的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争创科技创新中心

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外,多地在相关谋划中还提及要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当国家科技创新领域“排头兵”。

如山东省即提出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努力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将山东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河南省也提出要探索具有河南范式的创新布局和技术创新路径,培育建设辐射黄河流域和中部地区的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此外,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也是部分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如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即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粤港澳大湾区则提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实际上,对各地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我国“十四五”规划即提出将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区域内在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的区域增长极,具有综合实力强劲、科技辐射带动能力强、科技凝聚力强、科技发展潜力充分等显著特征。”李然认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之所以普遍受到各地重视,是因为其能够引领地区经济发展并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或因此,多地在相关部署中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视作一项重要的发展机遇,部分省市就此提出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如河南省在相关部署中即提到了我国多地争创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形势,并提出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的变革,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河南省必须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李然指出,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显著,目前我国基本形成多个创新集聚区,如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创新集聚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创新集聚区、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新集聚区和以成都、重庆、武汉、西安为中心的区域性创新集聚区,均是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区域协同创新全新格局。

协调发展与创新驱动并重

实际上,争当“排头兵”的同时,各地争创科技创新中心的用意更多还是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

如山东省不久前谋划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其中提到要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构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仅对省内重点城市或城市群、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提出具体要求,还提出要推动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郑洛新、西安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打造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新高地等。

“当前我国各地区间加强协同创新,还面临协同机制不健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难度大以及创新要素流通不充分等困难。”李然认为,当前要素市场的自然分割,严重阻碍了区域间各种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组合,要素集聚效应在区域间难以充分发挥;城市间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明显,企业间的科技资源整合动力不足,创新的临近外溢效应不高,这些因素都阻碍着各地区间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

李然认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不仅在于提升区域竞争力,也是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能够发挥区域科技信息枢纽作用,促进区域间信息交互。

在加强协同创新能力的同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因此各地科技创新差异化发展也颇为重要。

“各地推动科技创新不宜追求大而全,也应注意差异化。地方政府要在配套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资金和项目对接、人才服务等方面做好布局,不缺位不越位,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好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王硕认为,各地应围绕优势产业、自然资源、地理等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产业引导;围绕各自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禀赋,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建设好孵化器,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地区产业龙头,吸引上下游优秀科技创新企业,打造产业创新集聚高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