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2022年1-6月中国乘用车销售量同比增长3.42%

时间:2022-08-04 18:55:03 | 来源:互联网
2022 年 1-6 月份中国乘用车销售量是 10,354,712 辆,同比增长了 3.42%。其中,轿车和 SUV 分别增长了 6.07% 和 3.3%、MPV 和交叉型车型分别下降了 15.68% 和 13.66%。

图 1 2022 年 1-6 月份中国乘用车的销售量和同比变化,按车辆类型和燃料类型

2022 年 1-6 月,中国乘用车按车辆类型和燃料类型的销售量和销售量同比变化见下图。

图 2 2022 年 1-6 月份中国乘用车销售量和同比变化,按车辆类型

图 3 2022 年 1-6 月份中国乘用车销售量和同比变化,按燃料类型

2022 年上半年中国 16 家汽车集团(销售占比约为乘用车市场的 98%)中,只有三家集团销售量实现了同比增长。增长最多的是比亚迪,增长了 159.59%;其次是特斯拉,增长了 70.58%;另一个是广汽集团,增长了 12.08%。

2022 年上半年中国 16 家汽车集团中,销售量最多的是上海大众,共销售了 218 万辆、最少的只有 6.5 万辆。从 16 家集团销售量排序图中可以看出,被称为 2022 黑 4 月的所有集团的4 月份销售量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与 6 月份相比有 14 家的下降幅度超过 40%、特斯拉下降了 98%。上海大众、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下降幅度分别是:67%、70% 和 50%。

图 4 2022 年 1-6 月份中国 16 家汽车集团销售量和同比变化情况

图 5 2022 年 1-6 月份中国 16 家汽车集团销售量和销售量排序情况

01、2022 上半年乘用车轿车车型销售量喜忧参半

2022 年上半年中国 16 家汽车集团中,乘用车销售量喜忧参半,轿车车型共销售了 492.9 万辆,销售量最多的是一汽大众 53.2 万辆、但同比增长了 – 17.64%;比亚迪销售量 32.1 万辆、同比增长了 159%;生产轿车的 16 家汽车集团中只有 7 家同比是正增长、其它 9 家均是负增长,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一汽丰田、下降了 22.84%。

2022 年 1-6 月份中国 16 家汽车集团乘用车基本型(轿车)销售量和同比变化销售量排序如下图。

图 6 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轿车销售量和同比变化情况

图 7 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轿车销售量和销售量排序情况

02、2022 上半年乘用车 MPV 车型销售量普遍下降

2022 年上半年中国八家汽车集团乘用车 MPV 销售量是 38.45 万辆,同比增长了 – 15.68%。只有重庆长安实现了同比增长 98.83%、其它集团销售量同比都是下降的。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 MPV 销售量和同比变化情况以及中国 8 家汽车集团乘用车 MPV 销售量排序见下两图。MPV 销售量最多的是通用五菱销售量 79,570 辆。

图 8 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 MPV 销售量和同比变化情况

图 9 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 MPV 销售量和同比变化情况

03、乘用车 SUV 车型成为 2022 上半年乘用车中最火车型

2022 年上半年中国 19 家汽车集团乘用车 SUV 销售量是 488.9 万辆,同比增长了 3.3%,成为了 2022 年上半年乘用车中最火的车型。增长幅度最大的特斯拉增长了 287.7%,其次是比亚迪增长了 205.5%。19 家销售 SUV 的集团中只有 9 家同比是正增长。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 SUV 销售量和同比变化情况见下图。

图 10 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 SUV 销售量和同比变化情况

2022 年上半年中国 19 家汽车集团乘用车 SUV 销售量排在前四的同比都出现了负增长。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 SUV 销售量和销售量排序情况见下图。

图 11 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 SUV 销售量和销售量排序情况

04、乘用车交叉型车型 2022 上半年销售量普遍下降

乘用车的交叉型车型是比较另类的车型,和美国的交叉型定义不一样,在中国主要指面包车车型。2022 年 1-6 月份九家汽车集团乘用车交叉型车型销售量是 15.3 万辆,销量最多的是通用五菱 9.3 万辆,山西成功和贵州航天的销售量只有几十辆。只有通用五菱和重庆长安同比是正增长,其余都是负增长。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交叉型销售量、同比变化情况以及销售量排序见下两图。

图 12 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交叉型销售量和同比变化情况

图 13 2022 年 1-6 月份乘用车交叉型销售量和销售量排序情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