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中概股回春,两位大佬却在“出逃”

时间:2022-05-05 21:50:10 | 来源:市场资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月5日,立夏。此前身处寒冬一年有余的中概股,终于在近几日显露出回春的势头。

作为中概股的重要指标,美股纳斯达克金龙指数在5月3日(美东时间)或因“马某某”事件而微幅下跌后,4日重拾升势,最终收涨2.29%,而在4月28日至5月2日的三个交易日内其已累计涨超8%。港股恒生科技指数走势则更跌宕起伏,在4月29日巨幅反弹并收涨近10%后,5月3日受“马某某”事件冲击一度又大幅下挫,4日和5日恢复涨势震荡走高。

显而易见,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态是中概股回春的关键推手。会议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而在今年1月份,九部门出台了《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3月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对此《经济日报》5月5日早间在头版头条发表社论《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称,从《意见》强调“规范健康发展”,到金融委会议提出“平稳健康发展”,再到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促进健康发展”,传递的信号更为积极,市场反馈也更加正面,并称“平台经济预期向好的信心显著增强”。

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一来之不易的信心都堪比黄金。最近在朋友圈刷屏的一张图显示,两年前,苹果的市值约为1.2万亿美元,基本等于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京东、拼多多这五家中概股的市值之和,而到今年4月25日,苹果市值翻了一倍多,超过2.6万亿美元,已经比49家中概股市值总和的两倍还要多。

二级市场的暴跌也令一级市场陷入冰点。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最新数据,2022年一季度互联网投融资金融同比减少76.7%。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5月4日撰文称,中国平台经济与美国的差距显著扩大,世界其它地区特别是欧洲和亚洲的平台企业发展却十分迅猛,印度的新兴独角兽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中国。“这个变化多少有点令人扼腕,毕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第一次有机会站在国际经济技术创新的前沿,与国际头部企业一起并肩前行。虽然在加强监管的过程中,出现态势转弱的临时性现象,也属正常。但如果从业者、投资者普遍出现悲观情绪,对行业发展尤其是创新活动就可能造成长期性的影响。”黄益平指出,完善平台经济治理,既必要、也急迫,但在制定与实施治理政策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这个已经可以跟一些国际领先平台竞逐的行业,从而实现推动它们“做强做好做大”的初衷。“长期看,平台经济全球融合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方向。因此,中国的治理政策要主动与国际规则接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改革。”所谓国际规则,目前无疑仍集中于中概股审计底稿的处理。此前,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声明称,所有企业审计底稿都必须经过PCAOB审查,企业如不遵守要求,就可能会被摘牌。美国证交会(SEC)公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则限定“三年之期”(即2024年初),在此之前中概股若无法解决审计底稿问题,可能会引发集中退市的结果。目前,被SEC列入“预摘牌”的中概股数量已经达到105家。最新的一批名单于5月4日(美东时间)出炉,包括华能国际、京东、哔哩哔哩、拼多多、网易、36氪在内的88家中概股。

不过,尽管SEC这一消息是在港股盘前发布,但5日恒生科技指数开盘即涨2.09%,其中B站涨逾6%,百度、美团、阿里巴巴、快手涨超3%。“预摘牌”名单的威慑力已经明显降低,这背后是4月29日政治局会议以来,市场对中概股的预期稳定了很多,因而不再噤若寒蝉。市场人士认为,这也再次说明,只要预期管理精确,市场就会有正面反馈;反之,如果预期忽左忽右,市场就会无所适从,政策也会进退失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4月21日(美东时间)就上了“预摘牌”名单的贝壳,5月5日宣布拟将其A类普通股以介绍形式于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同时继续在纽交所保持主要上市地位并交易。待港交所最终批准后,预计将于5月11日开始挂牌交易。

贝壳本次回港采用的是“双重主要上市+介绍上市”方式,这也是首只采取这种方式回港的中概股——其中,双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与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存在一定的差别:一方面,前者须遵守的上市规则与IPO公司要求完全一致,故其须遵守更严格的监管要求,而后者的监管要求相对宽松;另一方面,前者指两个资本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股票在两地不能自由转换,而后者则指在两地上市相同类型的股票,可实现股份跨市场流通。这一安排的关键点在于,即使贝壳未来被SEC摘牌,其仍可在港股进行交易。而若贝壳趟出这一“回归”路径,预计会有更多中概股跟随,这意味着无论中美关于审计底稿的谈判结果如何,中概股集体退市的冲击或都能有所缓解。

关于平台企业监管,悬念并不止于中美之间关于资本市场规则的谈判。《经济日报》社论亦指出,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给相关市场主体注入信心,但提振起来的乐观情绪能延续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持发展的具体措施何时出台、力度如何,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落实,“让平台企业安心发展,再度迸发创新发展活力”。

对于平台企业的治理,黄益平提出,可以考虑放弃“强监管”的提法,虽然当前迫切需要完善治理政策,但监管应该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不能成为运动式的任务,更要避免监管竞争。他同时建议可以考虑将经济监管与反垄断执法做适当的分离,前者的目的是维持有效市场的运行,而后者的任务是恢复市场的有效运行。两者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但解决的问题与采取的措施有很大的差异。长期研究政企关系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近期在接受采访时则称,对于互联网企业的监管,有些人还是把互联网企业当成一个普通企业来对待,然后思考一些经营和激励上的问题,这可能不是根本的。从数据的角度来说,如果中国要成为数据界的沙特阿拉伯,可能要更多地去思考数据的公共属性和资源属性。“对这些企业的监管模式怎么去搭建,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也是政府和企业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可能一开始会从严从紧,慢慢有一些负面效果,再往中间走,企业和政府双方都在调整。只能说过去十年那种所谓‘野蛮生长’的状态肯定不会继续了。”“野蛮生长”往往意味着市场泡沫,这也是中概股市值在2020年一飞冲天不可忽视的背景。此后的暴跌,一部分源于监管政策的集中出击,一部分也源于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中概股核心企业是互联网产业在中国高速发展二十余年的代表,推动这些企业高速发展的命门无疑是流量,而一旦流量见顶,高增速必然下滑,市场之前给的高估值也必然难以维系。监管的重击曾经触发并急剧放大了中概股的“挤泡沫”过程,因而伴随着监管政策的修正,中概股的估值也必然有所修复,但要回到过往“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状态,不太可能。当然,不排除个别企业能突破国内流量的瓶颈,成功实现技术转型或者转向占领全球市场,从而打开市值空间。

无独有偶,据香港交易所股权披露资料显示,刘强东4月29日和5月3日减持对京东健康的持股,涉及约884.04万股,合共套现近4.4亿港元,这也是京东健康2020年底上市以来他的首次减持;同时知名创投大佬沈南鹏也先后于4月27日及4月29日,共计减少4295.72万股的美团持股,合计套现约62.27亿港元。

就在中概股春意渐浓之际,两位大佬却在“出逃”,颇为耐人寻味。回春的中概股,距离盛夏还有多远?(来源:财富中文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