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茶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王庆中国茶发展应走标准化、规模化路径

时间:2022-12-21 12:45:28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王庆中国茶发展应走标准化、规模化路径,希望以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王庆中国茶发展应走标准化、规模化路径的内容对您有用。

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日前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中国茶申遗成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有助于中国茶在世界范围获得认同,促进茶产业发展。

作为我国特色优势产业,茶产业承担着支撑茶区经济、满足健康消费、稳定扩大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等重要任务。王庆认为,目前中国茶仍然存在品牌、产业链、标准化等多方面问题,未来应围绕产业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统一大市场的路径来发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 受访者供图

申遗成功有助于中国茶在世界范围获得认同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此次申遗对中国茶产业的影响?

王庆:此次申遗成功是继“国际茶日”成功设立(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之后,中国茶在世界舞台上获得的再度认可,彰显了世界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同,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茶文化的交融互鉴,推动全球茶产业的协同发展。

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千年积淀的过程中,中国茶的范围早已远超茶叶本身,茶礼、茶道、茶学、茶技艺等同样是中国茶的集中体现。申遗成功对向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讲好中国茶故事大有裨益。

从产业角度来说,茶产业是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核心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未来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近些年,中国每年出口的茶叶约为35万吨,是重要的茶产业创收方式,在世界排在前列,但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此次申遗成功有助于中国茶在世界范围获得认同,提升中国茶的出口竞争力,活跃、繁荣中国茶的国际贸易,促进茶产业发展,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新京报:中国茶的发展现状如何?

王庆:总体来看,在宏观经济稳步向好的大背景下,中国茶产业主动融入与服务构建新经济格局,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了稳定发展,在传统产品与业态持续发力的同时,新茶饮、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风味茶等新赛道崛起。

从产业规模看,2021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区、市)的茶园总面积为4896.09万亩,同比增加148.40万亩,增幅为3.13%;干毛茶总产量306.32万吨,比上年增加7.71万吨,增幅为2.6%;干毛茶总产值为2928.14亿元,增长301.56亿元,增幅为11.48%;茶叶内销总量为230.19万吨,增长10.03万吨,同比增长4.56%;内销总额为3120亿元,增长231亿元,同比增长8.0%;内销均价为135.5元/千克,同比增长3.3%。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在从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转化的道路上前行。

据我们协会调查,预计至2022年末,中国茶园总面积保持在320万公顷;干毛茶总产量突破320万吨,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原叶茶内销总量逾230万吨,内销总额约3300亿元;出口量将突破37万吨,出口总额超过21亿美元。

茶产业发展需解决四大问题

新京报:你认为中国茶的发展现在还面临着什么问题?

王庆:中国茶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着力解决四个主要问题:

一是品牌化进程缓慢的问题。我国大部分茶叶是小生产、小种植,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经营与大规模集体运作。没有规模化经营,也就意味着茶企的规模化效益不高,难以实现现代化经营。当前我国茶叶以区域公共品牌为主导,区域之间竞争较激烈,综合性的茶企较少,没有足够的市场分量和市场地位,导致茶行业难以出现全产业、全品类影响力的品牌。

二是产业链延伸不足的问题。茶叶行业集中度低,基础科学研究不充分、不扎实,与现代科技结合不够,专业人才培养不足,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不完善。

三是消费市场忠诚度低的问题。长期的饮用习惯使消费者往往只重品类、轻品牌,重区域公用品牌、轻企业品牌;有品类,无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普遍强于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者和所有者不一致,部分品牌使用者存在不爱护品牌的行为,导致“公地悲剧”。

四是标准化完善度不高的问题。行业标准化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在国家标准化战略的推进下,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已初步构建茶叶标准化技术体系,但由于起步晚,加之品类多样性及农作物特有的地区性等因素影响,标准制定存在一定的难度,仍需持续深耕。

新京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王庆:中国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要靠产业链各环节的各参与方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共同解决。从宏观维度说,中国茶产业应围绕产业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统一大市场的路径来发展。

具体来说,政府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制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制度,规范市场秩序,鼓励茶企有序扩张;企业要重点围绕市场营销和品牌服务,发展现代销售体系,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重点茶产业链相关产品与国外产品质量及性能实物对比,推动产品向安全健康、优质稳定、智能环保方向发展。另外,科研院所应聚焦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推进研究茶产业绿色发展技术集成创新方案;行业组织做好政策服务、产业服务,提升在行业规划、行业标准、行业自律、行业维权等作用,推进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打算为中国茶做哪些工作?

王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是中国最大的茶叶行业组织,现有会员单位4098家,提供政策协调、信息提送、技术咨询等服务,并为行业争取政策支持。例如,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争取边销茶免税政策的落实,每年可为行业减免税收近3亿元。另外,经与海关总署持续协调、密切合作,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21年1月1日正式增设黑茶进出口税则号,突破性解决了中国黑茶的出口问题。此外,协会牵头编制“十五”至“十四五”中国茶产业规划;持续开展行业调查,公益发布数据与报告;构建以团体标准为重点的协会标准化综合服务体系。

2025年争取实现茶叶消费群体破5亿

新京报:目前我国对茶行业有哪些相应的扶持政策?

王庆:以去年为例,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发布,茶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2021年,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我国茶园面积稳定在现有水平,茶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5%;干毛茶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划定最宜区,坚持适区适种,引导非优势区退出茶叶种植。

此外,安徽、福建、浙江、云南、湖南、湖北等茶叶大省在针对茶产业优化转型、产品加工提档、数字化建设、产业链延伸、文旅特色发展等方面,也分别出台了相应发展规划并匹配了相关政策。

新京报: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王庆:为指导行业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此前发布了《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对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可归结为六点:运行平稳提质增效,消费提升成果显著,品牌经济比重提升,产业链协作能力增强,推广智能高效生产模式,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

具体来看,按照规划,到2025年,茶园面积控制在4200万亩至460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提升至72%以上,茶叶产量控制在310万吨,年均增长4%以内,茶园亩产能提升10%以上,农药减量、使用量负增长。市场规模方面,力争到2025年,内销市场规模达到220万吨,年均增长3%以上,茶叶电商交易额占比达到40%以上,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1200亿元,花草茶市场规模增至1100亿元,茶叶消费群体突破5亿人。

另外,计划到2025年,我国茶叶类登记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00万件,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达到200个,品牌经济比重提升30%以上。推进茶叶生产工业化、智能化发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渗透,支撑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在国际市场上,到2025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超越40万吨,出口金额超过22亿美元,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新增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数量要达31个。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