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探寻传统与现代相融之美

时间:2022-05-01 08:47:33 | 来源:兵团日报

●张凡 张志英

作家苏沧桑的散文集《纸上》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家笔落“纸上”,既是一次探寻传统文化之旅,也是一次寻找历史与文明之旅。作家苏沧桑以“在场”的方式走近民间手艺人,亲身体验每一种工艺,发掘历久弥新的传统工艺及深蕴其间的工匠精神。作家的亲身体验,使得笔下的文字能够抵达不同工艺的精髓之处,触碰匠人含蓄而细腻的情感,从中获得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山水风物总关情

“春深处处掩茅堂,满架吴蚕妇子忙。”桑蚕农事随着春天的结束而要告一段落。西湖龙井的采摘讲究时节,清明前采摘的西湖龙井最为珍贵,茶农们最迟也要赶在芒种之前采完茶。江南水乡,梅雨时节,戏班在封箱夏休之前在各个村里一场接一场地演出,“一座庙、一个棚就是一座好戏台”。青苔在屋檐间蔓延,西湖上雾气氤氲,西湖船娘在一橹一橹摇着船,倾听着客人的心事和情绪。塞北新疆,繁花盛开时节,蜜蜂追花逐蜜,养蜂人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的季节,每一次的转场都像是一场“战役”。冬日的米酒醇香四溢,承载着一代一代人的回忆,发酵的不仅是酒曲,还有隐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件件往事与无限念想。

民间手艺人依照传统节气而劳作,靠天地自然吃饭,争分夺秒抢时间万般辛劳,但他们与风物之间已然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正是这份难以割舍的情感支撑他们度过无数个疲惫的日夜。玉环岛上传来的阵阵涛声,夹杂着越剧低回婉转的凄美唱腔,戏班在尘世间流浪,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搬上戏台。

茶园园主黄建春不舍得喝新茶,心甘情愿品咂着陈茶的苦。或许不经历生活的苦,就无法品味出陈茶中独有的醇香。采茶、晒茶、炒茶……茶园在他生命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他无法割舍,只愿埋头苦干,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每一片茶叶和每一棵茶树,精心呵护它们的生长,每一片茶叶可以说都凝结着他无言的付出。

传承匠心工艺新

采桑养蚕、古法造纸、手工炒茶……苏沧桑在作品中对中国传承千年的工艺发展史进行了溯源与探寻。毫无疑问,传统文化的异彩纷呈既有历史的积淀,更有时下的传承与创新。

“越剧来自民间,根在民间,归宿自然也在民间。”越剧曾经繁盛一时,多少越剧名伶彼时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对象,他们悉心萃取民间的艺术精华,经过个人精湛的表演,将一幕幕艺术盛宴呈现在观众们眼前。作家苏沧桑拜访过曾经红遍玉环岛的越剧名家杨佩芳先生,在历史的脉络里寻找一份传承、一份弘扬。

30多年前,养蜂人沈建基在天山脚下扒火车转场,遭受寒冷袭击、饥饿裹挟、交通阻隔等种种困难,终而因为生计,选择与养蜂告别。而30多年后,在茫茫草原上,依旧没有人、没有信号、没有电,只有蜜蜂和牛羊做伴,18岁的郭靖一个人守着毡房与蜂箱,感受孤独也倍感幸福。在爷爷坚决反对的情形之下,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养蜂,因为他太爱蜜蜂了,他太爱小动物了。不难发现,30多年来,时间的流逝并没有让养蜂事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某种意义上,苏沧桑的散文集《纸上》可谓打破了人们对江南烟雨行舟绿水的乌托邦想象,然而她的文字却仍旧是诗意而浪漫的,这份诗意与浪漫来自劳动之美、匠心之作。在一道道精致而有序的工艺背后,更是一双双粗糙干裂的劳动之手。对于这些手艺人来说,劳动的意义就是看到自己的汗水转换为一份美的成果、意义的表达。作家正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通过靠近这些民间手艺人的生活与日常,为万千读者重现尘世间的风物之美、劳作之美以及人情之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