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想隐居的年轻人太多,终南山都住不下了

时间:2021-10-11 15:46:37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想隐居的年轻人太多,终南山都住不下了

终南山隐居火了,山下农舍的租住价格疯长,从4000元包20年,涨到了1万元一年。

那座迷雾之山,缘何跨越数千年,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

出仕之路,寻道之途

古时隐居,是为了出仕。

终南山离都城长安近,说是隐居处,实际是个小朝堂。隐士们都是饱学之士,归隐期间,在山上写诗作画,挥洒才学,以求高名,最终目的是得到皇帝青眼,被召回长安当官去。

唐代卢藏就用这招做上了左拾遗。王维三次归隐终南山,自此山出仕,暮年又在此逝世。他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间,有终南山那股子白云霭霭。

于是,或求入仕,或为求道,从商周至唐,终南山聚集了最杰出的一批文化人,隐居中心的地位也由此确立。

而在近代,首都早已从西安迁走,不再有名士在山上挥毫泼墨,终南山渐渐名声寥落。

转机大概在一本外国人所写的书,《空谷幽兰》,出版于21世纪初。

在书里,美国汉学家比尔前往终南山寻访隐士,在他的笔下,隐士显得既神秘,又接地气。有的隐士住在最深的深山里,每年出来拿一袋米,一桶油,没人知道他们如何生存,也有传言说他们已经辟谷。更多的隐士,完全是农夫,和梭罗在瓦尔登湖那样,享受自然和农作,他们也从道观里获得少许金钱补贴。

《空谷幽兰》刚出版的时候,没人会预想到之后的隐居盛况。它只是展示了一种生活:踏实劳作,同时依靠离群索居,延展思考的深度。

它种下了一颗种子,几年后,新一代的隐居潮兴起。

21世纪的年轻人,想逃离城市

打头阵的实践者是张二冬,他性格里有股简朴的莽劲,2014年刚从油画系毕业,就一头扎进终南山隐居。他爱分享自己的隐居生活,“借山而居”大概是2015年的微信第一热帖,后来成书出版;公号“二冬”的粉丝不少,佛系缘更下,平均阅读量也有五六万。

出书的收入,加上铁粉对公号文章的打赏,二冬的隐居生活没有太多金钱压力。

他是古代隐士在现代的具现化,追求精神的浪漫,不太在意物质。任由野草长了满园,无所谓缺水缺电,一直想搬到更荒僻的深山里去。闲时就绘画、写作、去山里散步,活得特别自由。

这种生活太特别了。

没有城市里怎么都还不完的房贷,也不像人口密集的农村,总有人来指导你的生活。

终南山成了一种新型理想,涌入的年轻人大致有三类。

最纯粹的,是的的确确想隐居。比如B站up主“清寂道人”,他积蓄不多,在山上养蜂、种土豆赚钱,平时劈柴烧水,寻访道友,探讨道家思想。

还有一批人,在城市中攒够了钱,辞职来到山里居住。他们长租下山里的房子,直播房屋改造,既满足自己的山居期待,又能借此吸一波粉。他们对居住条件比张二冬讲究得多,在院子里莳花弄草,引入山泉,屋内则装上玻璃窗和现代设施。

他们不修道,在山里自得其乐地过自己的日子。也有人把自己装修后的房子,开放为民宿和茶馆,承接起了周边城市的周末游生意。

于是第三批人,游客,熙熙攘攘而来。终南山从隐居地,摇身一变,成了“寻访隐士”的网红打卡地。游客们来去如风,在这里看两天山野景色,去山里试图偶遇道人,等周一一到,照常回去公司打卡。

人流量带动租房价格,张二冬4000元包了20年,每年200元,而现在的土坯房一般为年付,需1万5到2万元。算一算,涨幅高达75-100倍。

最先坚持不住的,是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清寂道人”,在最新的视频里,他已经离开了终南山,重回城市挣钱。“房子只能一年年租,不敢花心力改造,遇到能长租的,自己的钱又不够”,他说道。

除了房租压力外,清寂道人也想在亲戚面前挣个面子:“现在他们觉得我一事无成,我也怕父母生病时自己拿不出钱。”

隐居的终点还是生活。

终南山的隐居热,并不意味着隐士文化的回归。只有一波波因城市压力出逃的年轻人,再次因山居压力逃回城市。留下来的,只有博主张二冬们,和民宿小老板,他们靠隐居达成了盈亏平衡,得以闲看山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