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这可能是古代 最有诗意的职业

时间:2022-07-10 08:47:27 | 来源:辽沈晚报

本期名师:李东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教育部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辽宁馆主题演绎总策划,“辽海讲坛”主讲人。

说到中国古代充满诗意的职业,我首先想到了这种职业——采诗官。早在周代,采诗官的身影就活跃在中原大地上,堪称最有文化品味的一种古老职业。每到春天,农耕在望,百事待兴,各诸侯国的采诗官们开始了他们的工作。这些人“衣官衣”,穿着统一的官员服装;手持木铎,一种用来警示众人的类似于大铃铛的东西;深入民间,沿途征集抒发民情民愿、反映民间疾苦的诗。

之后,请专门的音律官员整理这些诗,配上音乐,把诗做成歌唱出来,回到京城唱给周天子听,周代的帝王以此洞察民心动向,而中国人所谓“诗歌”的说法也从此开始。

做采诗官有年龄的限制,岁数小了不行,必须由年长者担任:“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意思是说,男的年长六十岁的、女的年长五十岁的,而且没有儿子的,为什么要没有儿子的长者担任呢?是防范采诗官有私心,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基层情况;

“官衣”就是穿着政府官员制服,“食之”就是享受官员待遇,但不是正式的官员,用今天的话说,是比照公务员待遇,相当于事业单位。这些采诗官就好像飞翔在民间的蜜蜂,堪称中国最早的职业民意调查人员。

后来,随着周朝的衰败,采诗官这一职业逐渐消失。孔子在写作《春秋》的时候,从三千多首采诗作品中精选出一部《诗经》,体现了对周代采诗制度的致敬和缅怀。

《汉书·艺文志》曰:“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

唐朝白居易也曾写诗,名字就叫“采诗官”。

在周代,还有一种职业也很惬意,那就是“图书馆馆长”。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图书馆出现了,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而大思想家老子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图书馆馆长,因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史”,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职。老子整日以书文为伴,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几十年,最终浸润成为一位思想敏锐、学识渊博的大学者。

后来老子见周王朝日渐衰微,天下纷攘,深感痛心,便辞去官职,骑着一头青牛向西而去,走向函谷关。函谷关关令尹喜是老子的忠实粉丝,对老子仰慕已久,二人秉烛谈心,遂成知音。在尹喜的挽留下,老子在函谷关一住就是7个月。这段时间,老子将自己的学术观点写下来,一挥而就,写下一篇5000余字的文章。此文哲理深奥,包罗万象。上篇说道,下篇说德,命名《道德经》。

你看,采诗官把诗谱成歌,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为民发声;老子博览群书,将天地大道融汇于心,以5000字的《道德经》贡献哲学思想。中国古人,真的把一个职业做得有声有色,充满了诗意。

栏目主持人:李振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