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成都航空经济“建圈强链”

时间:2022-05-28 09:45:14 | 来源:贝果财经

本报记者 陈雪波 卢志坤 成都报道

5月9日,一架波音747-400F全货机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飞往比利时布鲁塞尔,这条航线将逐渐从每周3班增加到每周6班。继2019年11月四川航空开通成都至布鲁塞尔全货运航线之后,这条航线如今执飞频次继续增加,也成为疫情特殊时期尤为珍贵的货运航线。

在2021年成都成为中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之后,这里的航空产业边界在加速拓展。航空物流、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适航审定……越来越多的航空产业落地成都,组成了这里航空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如今,成都已构建起国际(地区)航线达131条,累计国际班列超1.6万列,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达312家。加德纳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锦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成都在航空技术、人员、相关产业的规模方面,都具有非常好的优势。公司落户成都,也希望能够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器零部件的一家龙头企业。”

持续吸附新产业

今年2月16日,顺丰航空中国西部总部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双流。项目落成后,顺丰航空将在成都持续布局航线网络、加大运力投入,搭建与全球主要航空货运枢纽节点城市相连的国际国内货运航线,构建内连鄂州,辐射全国,覆盖亚太、欧美,畅达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预计10年内机队规模将达50架。

“近两年,航空货运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成都航空市场活跃,航线网络、客运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顺丰航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成都市场评价表示,与客运的遥遥领先不同,成都航空市场货运虽也排名靠前,但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同样在今年落地成都的空客全生命周期项目,则把产业对准了飞机机身这个造价昂贵的庞然大物。“过去大家可能在网络上看到过沙漠里的‘飞机坟场’,飞机退役以后还可以经过拆解来重新利用。”双流区航空经济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空客项目具有强大的产业链集成和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项目落地将补齐客改货、飞机拆解、飞机改装等产业链短板,带动飞机租赁、二手飞机交易、航材贸易三大市场,这也是国内首个飞机循环利用项目。

据业界估计,中国将进入飞机退役高峰期,每年有超过100架飞机进入“中老龄”(即机龄在12年及以上),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未来20年,中国将有超过3000架在役飞机面临退役,平均每年超过100架。如此一来,成都以后将在飞机拆解行业中承担起重要角色。

除了新落地的顺丰航空、空客项目外,成都围绕航空行业的产业其实已经非常丰富。在双流区,以航空运营为主、航空物流为支撑、航空维修制造为特色,航空培训、航空金融、航空文旅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已经快速构建。

双流区航空经济聚焦航空枢纽服务、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等领域,还聚集了递四方、川航科瑞特等产业链核心项目50个,中国商飞大飞机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投运,航空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

“两场一体”的产业联动

2021年6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航,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两个机场的加持,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

成都东部新区航空和口岸经济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发展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潜力巨大:“这里是全新规划建设的航空经济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

在东部新区建设的航空智造产业园,布局了临空高新技术智造业,依托枢纽机场带来的飞机流,主要发展飞机维修改装、地服设备和零部件研发制造、数据服务基础设施等临空高新制造产业细分领域。

双流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流区目前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空客项目基础上建立生态圈、强化产业链。比如,设计上是否可以优化空间结构,让生态圈里的企业共享平台办公;建材上则可以使用双流本地建材光电材料公司的碲化镉发电玻璃,白天储电,低碳创能。“预先通盘考虑这些细节,就可以帮助存量企业盘活扩圈,扩圈之后再做大,就会带来更多的增量企业,把产业链做长做粗。”这位负责人表示。

除了两个机场所在的双流区、东部新区外,成都的航空产业还有更大的延伸。

成都市青羊区已经是国内重要的航空整机产业基地和国际民机大部件研制生产基地。2021年10月,青羊区党代会首提“人文青羊·航空新城”的发展定位,明确提出要推进“航空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将在航空整机、飞机服务保障、航电系统、工业应急救援和智能传感器几大领域集中发力,预计到2025年将航空产业打造成千亿集群。

青羊区还在完善“研发设计—核心制造—配套链条”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建设中国航空产业核心承载区。预计今年6月,总投资约15亿元的青羊航空智能制造产业园将开工建设,项目已与亚太航空、三航机电、成都智明达电子、航迈科技等多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将聚焦机载系统、机载成品检验检测、航空仿真集成、航空产品集成交付和航空装备维修等重点环节,与域内其他产业园区形成协同互补、上下游产业链配合的发展格局。

青羊区航空整机产业基地二期项目也会成为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这个项目建设的推进,围绕整机制造全流程开展项目招引和产业生态圈建设,成都航空整机制造能力必将全面提升。“该项目建成后将优化航空整机生产产能,实现航空整机研制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同时将增强我们在国际航空装备产业体系的影响力和标识度。”青羊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航空产业配套企业也在随着整体产业规模的扩大而顺势增长。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已吸引了泛华航空、成飞民机等40多家航空大部件核心配套企业落户。不久前,成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在新都动工,一期将建设全自主可控国产化航空蒙皮及大型钛合金结构件智能化加工示范工厂,二期将重点研制航空航天高端机床总装、高档数控系统等。

位于成都简阳的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则是成都市唯一一个发展航天装备的产业功能区,目前已聚集长征装备、星河动力、星空年代、华奥天星等众多航天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这些产业集群,带动了一大批航空相关企业在这里萌芽、成长。

产业能级质量跃升

在打好产业基础之后,产业如何继续高效、高质成长,成了成都市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这方面,成都市已经有了收获。从航空物流,到临空经济,再到航空经济,在过去的“十三五”期间,双流区航空经济能级质量顺利提升,“航空经济”确定为全区主导产业,“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成为全区发展定位。

而在成都的航空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研发优势也愈加明显,青羊区已拥有了成飞创新中心、中国商飞上飞院(成都)机头设计中心、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平台的青羊区,又在推动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四川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落地。

据青羊区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海波介绍,青羊区将在航空整机、飞机服务保障、航电系统、工业应急救援和智能传感器几大领域集中发力,预计到2025年将航空产业打造成千亿集群。接下来,青羊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支持成飞民机承接C919客机机头系统集成研制、新研机型机头研制和CR929分包任务,推动由机头结构制造商升级为机头产品提供商,打造国内唯一机头系统集成供应基地。

在2020年4月成都市发布的《成都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指出,将构建以青羊总部经济功能区为核心,以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为新增长极,以高新航空经济区、双流航空经济区、淮州新城等为多点的“一核、一极、多点”总体布局结构,加快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多点协作”的航空产业空间格局。

按照上述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成都航空装备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50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培育百亿级企业4家、50亿级以上企业10家。

“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是抢抓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成都城市能级的所在。”规划中如此强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