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21CC丨攻克癌症第一步,如何克服精准病理定位难题,飞秒物理学技术或成更好的选择?

时间:2021-12-23 09:47:24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21CC丨攻克癌症第一步,如何克服精准病理定位难题,飞秒物理学技术或成更好的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在攻克恶性实体瘤的道路中,病理诊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相当长时间以来,病理诊断缺少技术范式的更新。癌症已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年的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且占全球的比例(23.7%、30%)显著超过中国人口占全球的比例(最新统计18.5%)。

病理诊断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一方面目前国内的病理诊断仪器和耗材基本以进口为主,国家每年都需要花费上百亿经费更新仪器和耗材。尽快实现高端医疗设备和高值耗材的自主化,成为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重大课题。一方面,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300万例,分别占全世界的23.7%和30%。

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癌症患者呈现发病年龄早、就诊病期晚、存活率低的特征。快速、精准地在病灶组织中发现肿瘤细胞的“踪迹”,是治愈癌症的关键所在。然而,受限于现有技术手段,病理医生在实施癌症术中诊断时,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飞秒激光无标记影像技术(简称:FLI技术)”应用在生命科学领域,行业发展或迎来新的方向。

01病理学现实困境

迄今为止,癌症诊断的黄金标准依然是组织病理学。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诊断方式,如福尔马林固定技术起源于1893年,石蜡浸入技术于18世纪引入,化学染色方法远溯至17世纪。

目前,组织病理学的提升主要在主要集中在两大应用方向:一、活检样品制备:样品准备速度的提高;二、人工智能(AI)病理诊断:辅助病理医生制定诊疗方案。但现有的病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标志物层面却仍然面临层层桎梏。

现有的癌症组织病理学检测,需要繁复的活体组织样本准备(包括冷冻、蜡化脱水、切片等)和染色的过程,往往需要数天时间,即使术中冰冻切片也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医生才能去判断切不切?切多少?切净否?而对于肿瘤外科手术来说,需要规避手术时间过长带来的风险,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必然就对术中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提出新的要求。组织病理学期待着技术上的突破和飞跃。

近年来,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技术综合多种成像方式,获取生物组织多维度的信息,可增强对生物标志分子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有效提高癌症诊断的准确率。在众多成像技术中,飞秒激光无标记影像技术(简称:FLI技术)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FLI基于前沿技术——飞秒激光。飞秒激光发明于20 世纪晚期,脉冲极短(10的负15次方秒),瞬间的峰值功率相当于全世界发电功率之和,同时可聚焦于比头发直径还要小的空间区域。这些特点使得飞秒激光成为研究微观过程超快现象的有效手段。随着1999年Ahmed H.Zewail以“飞秒化学”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飞秒激光技术不断成熟,在生物影像方面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利用飞秒激光与生物组织中不同标志性分子产生的不同非线性现象,飞秒分子影像方法可为疾病检测、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02如何破解癌症诊断痛点?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影像技术,不仅可以作为病理诊断时的参考依据,也可用于癌症术中的辅助决策。”飞秒研究中心创始人徐炳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据介绍,飞秒激光研究中心(广州)有限公司FemtosecondApplications Research(简称:飞秒研究中心 FAR)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 轮融资,由远毅资本独家投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飞秒无标记影像系统的研发与注册报批,更多适应症的临床研究拓展与AI算法开发。

FLI技术突破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无需染色(标记)、无需切片、样本无损耗,信息无损失。利用FLI 技术,组织样本无需处理,直接放在显微镜上即可完成组织成像,缩短了样本准备的时间,也节省了大量样品制备的耗材成本。基于这样的成像过程,组织样本中的代谢信息得到了保留,加上共定位的成像特点,为肿瘤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观测手段。

同时,FLI技术还可以控制飞秒激光进入组织样品的深度,实现“光切片”的效果,成像厚度为现有切片标本的1/5-1/10,达到亚微米3D分辨率,实现组织样本的三维成像。此外,人工智能(AI)影像分析是组织病理学发展的一个趋势,FLI可生成标准化的数字影像,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无缝对接AI分析。使得FLI成为提高病理医生诊断效率、辅助临床医生快速决策的有力工具。“目前第一个应用场景是乳腺癌术中辅助诊断。FLI可以理解为给人体组织照相的显微数码相机,不需要对人体组织切片、染色,不需要进行任何(外在)标记,通过对组织的扫描,就可以得到组织细胞影像。”徐炳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03突破难点在哪儿?

科学家们使用单一或两种模态,利用飞秒激光分子影像方法,对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检测和诊断,作出了多种尝试。但受限于模态的数量,这些研究往往只能影像生物组织里的部分结构。

徐炳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推出的‘飞秒激光无标记显微影系统’,可使用5种以上不同模态,同时采集双光子自发荧光,三光子自发荧光,二次谐波,三次谐波等多个通道的独立信号,实现了对更多生物标志分子的影像,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各种组织细胞结构,包括肿瘤的结构和细胞异形,以及胶原纤维骨架、弹性纤维、血管、淋巴管、细胞外囊泡等。这为科学地检测、诊断癌症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组织影像方法。”

但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必然需要经历行业的适应阶段,徐炳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FLI 技术在临床应用端的推广,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远毅资本投资总监唐轶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FLI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癌症和其它疾病的诊断,还可用于类器官培养与监测、药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等领域。通过不断拓展应用领域,逐步开放核心技术解决方案,与伙伴共同打造FLI生态,飞秒研究中心将为行业带来新的突破。

(作者:唐唯珂 编辑:朱萍)本文首发于21新健康(Healthnews21)

(作者:唐唯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