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9位院士济南共话算力发展: 数据中心等核心产业备受关注,未来我国将进入算力时代

时间:2022-08-01 08:46:40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 记者李润泽子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郭美婷 济南报道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作为重要“底座”支撑,赋能作用日渐凸显。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将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以及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月29日至31日,2022中国算力大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大会期间,来自中国工程院的9位院士聚焦算力技术产业前沿,为算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大计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桂蓉:算力时代正在快速开启

郭桂蓉指出,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全球数据的总量爆发式的增长,数据资源的存储、计算和传输需求大幅度提升。由各类芯片、存储、网络和软件平台组成的整体计算能力,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底座。

“算力已经成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未来大有可为。“在郭桂蓉看来,加快发展算力,建设算力基础设施,是我们国家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郭桂蓉表示,未来算力相关的新型数据中心、异构芯片、高性能存储、传输网络等产业,仍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东数西算实为“东数西存”

“目前,我国八大算力枢纽之中,西部主要定位在处理冷数据,而东部则是热数据。因此,东数西算可以理解为东数西存。“邬贺铨解释,数据可以分为冷数据和热数据,热数据为需要实时性计算的数据,相比之下冷数据的计算需求就并非常态化,主要用于存储。

在存算分离与存内计算方面,邬贺铨认为对于冷数据存算分离是好事,但对热数据存算分离会使得数据在存储和计算之间来回输入,一般而言CPU的计算能力高于存储,这会使CPU能力受到存储的拖累,形成瓶颈,此时存内计算就适合热数据。

谈及“东数西算”发展时,邬贺铨表示该工程使得算力设施的布局超越了数据中心枢纽的范畴。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东部与西部互为冷热数据的配对方面,要有合适的比例。同时,同一数据中心枢纽或集群内部也有很多比例需要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开创安全可信算力新生态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看来,算力数字化赋能要保证健康发展,需要安全可信的算力。

为解决算力安全可信的问题,沈昌祥指出应构建主动免疫防护的保障体系,而关键是建立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新模式,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使攻击者无法利用缺陷和漏洞对系统进行非法操作,达到预期的计算目标,创新建立上层体系架构,建立可信系统。

“当前,可信计算已广泛应用于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如:增值税防伪、彩票防伪、二代居民身份证安全系统、国家电网电力数字化调度系统安全防护建设等。”他介绍。此外,沈昌祥还建议业界应建设安全可信算力生态,关注算力基础设施的安全可信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中国要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推进者

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迈过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机械时代、信息时代,正在经历着向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和变迁的过程。

“算力、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何友从中美对比的角度分析发现,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前沿有五个主要趋势:AI底层核心要素算力提升、数据处理方式优化,AI技术使用门槛大幅降低,AI边缘应用将进一步拓展,AI在部分数据量庞大的应用场景渗透加快,AI厂商的安全意识与自主能力大幅上升。

何友指出,前四个时代中,中国主要是旁观者和跟随者。“今天国家的创新战略、人才优势、巨大市场和强大的国力,使得我们有机会成为新时代的推进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确定性网络是数字经济的新基座

刘韵洁指出,当前算力网络面临多项重大挑战。

“我们的互联网几乎没有实时性能力。而不管是工业、能源还是电力,都提出了确定性网络的具体指标。”刘韵洁指出,当前算力网络实时性不足,难以满足确定性服务需求。同时,刘韵洁提到算力网络在传输能力上不足,难以满足高通量数据传输需求。

此外,刘韵洁表示“烟囱化算力”难互联协同。他解释,“现在我们的算力网是‘一个烟囱一个烟囱’,算力利用率低,使得算力的成本很高。”

在刘韵洁看来,如何满足大带宽、低时延、超低抖动、极高可靠等需求,既是确定性算力网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字中国和我国数字经济的最重要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推动算力基础设施标准化开放化

王恩东从浪潮和IDC近几年对15个主要经济体跟踪研究出发,谈到算力指数每提高一个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千分之三点五和千分之一点八,且将持续到2025年。

他指出,我国算力产业在芯片和关键部件上产业供应链短板突出,仍需加快技术突破与创新。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持续加强产业长板,保持和充分发挥应用和整机的优势,参与全球分工,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算力产业的标准化、国际化、规模化水平;第二,补齐短板,坚持长期投入,强化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相关的基础工业,尽快补齐芯片产业链短板,支持算力产业发展;第三,加强顶层规划,规范产业发展,集中力量打造CPU等基础芯片,整合算力产业,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打造技术壁垒,避免烟囱林立,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开放化,实现算力建设的分工合作,从而形成开放融合,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算力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未来我国将进入算力时代

王坚提出,互联网、数据、计算是未来50-100年时代发展的三块基石,其中计算是衡量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他谈到,过去十年,云计算触动了传统IT转型,并依靠IT转型驱动,但如今云计算已经变成靠算力发展驱动,云计算促进了算力经济的发展。

“2010-2018年期间,全球的计算量增加了550%,虽存在统计口径的差异,但我想对比的是,当计算量增加550%的时候,增加这些计算量所增加的能耗只有6%,这是真正计算的进步。”他表示,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实际就是从电力经济到算力经济。“这意味着在三五年以后,我国统计数字经济的口径都会发生大的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得算力者得未来

“算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得算力者得未来。”郑纬民表示,超级计算系统是“国之重器”,是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他将算力分成了三类:高性能(HPC)算力、人工智能(AI)算力和数据中心算力。

他提出,我国面临国产超算平台架构多样,应用移植和调优工作量大,支持复杂应用全流程计算的能力亟待改善等问题,同时建议要加强跨平台编译优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加强国产超算HPDA系统软件的研发,定义自主人工智能产品,加强HPC,AI和Data三类计算系统融合的研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宏科:创建新型算力网络满足全国整体布局需求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而算力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

张宏科介绍,当前使用的网络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在五六十年前设计的,但如果现在还使用这个体系机制的网络,将难以满足新需求。

在张宏科看来,依赖传统的网络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急需创建新型算力网络,以满足全国算力整体布局的迫切需求。算力网络可以作为全球新型网络技术的新焦点,但目前对于算力网络全球还尚未形成共识,同时也缺乏已经形成的标准体系,因此,亟需抢占算力网络的技术和装备的制高点。

“我们要研发自主可控的,在功能性能上远远优于现有网络的网络,以满足国家需求,为全球的信息网络发展提供我国的解决方案。”他表示。

(作者:李润泽子,郭美婷 编辑:蔡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