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自行车上的人世悲欢

时间:2022-04-24 21:45:39 | 来源:安徽商报

■闲读

《自行车设计二百年》

◎托尼·哈德兰德/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杨小洲

自行车设计二百年.jpg

所因兴趣驳杂,阅读杂书便成我所好,因之所写文章也颇多驳杂的感想,所谓雪夜读禁书若修改为雪夜读杂书,大概可作自己的人生一景,许多有趣味的意境即从此而来。读书易入迂腐,白衣秀士非想像那般可爱,杂涉一些兴趣或可疗此俗。今次所读《自行车设计二百年》大约要算入此列,此书由英国托尼·哈德兰德与德国汉斯-埃哈德合著,经由英国尼克·克莱顿与美国加里.W.桑德森整理,可谓颇费苦心。既然谈设计,多以工业技术与发明为主,非自行车发展史,阅读的趣味在机械的构造和力学造型,可能男性读者更有天然的喜爱。如果随社会进步往回看,一些深具意义的事物会重新回到生活中,即便百年前的照相机与自行车,制造工艺与时代感替代实用价值。我们要算自行车大国,居住城市的人们曾以自行车为家居必备,出行或载货,在一段特殊的年代里,帮助和提升生活品质,因此自行车在中国,承载过许多家庭的悲欢,时代进入到共享单车,但依然还有许多自行车爱好者保留自己拥有自行车的乐趣,对自行车的设计,也颇多讲究,这部用53万字谈论自行车设计的书,很有点自行车宝典的分量,可以开阔对世界范围内,自行车设计出的各种独步天地的奇思妙想。

自行车在中国另还有单车、线车、脚踏车、双轮车之称,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自行车品牌认知,停留在英国三枪牌,后来自行车国产,有永久、凤凰、飞鸽三大品牌,与手表、缝纫机一起,合称三大件,成为年轻人结婚组建家庭的物质必备,可知自行车对中国人来讲,寄托有许多情感。早年我曾借助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上下班,风雨相伴约有十余年,跨越上世纪整个80年代,至今在路上见到自行车骑行,仍会引发感叹,看到路上爱好自行车的人们骑着自己各自不同的自行车,还是会生出联想,去买一辆自己喜爱的那种设计独特的自行车。譬如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施文幻影自行车,或BSA伞兵折叠自行车,当作一种陪伴来偶然当作娱乐骑行。不过玩老式自行车自有一番天地,几年前曾经在拍摄北京胡同照片时,遇到一位老者在自家门前擦拭一辆国外生产的老式自行车,那自行车的设计造型很是特别,带有那个时代的审美与设计理念,虽是今天看来已是简单的框架,也能做出玲珑的线条,看着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如同遇见旧时代的老爷车,旧派绅士的生动气韵模仿不来,有遗世独立的傲然。

说到自行车设计,有许多小发明影响到后来的汽车操作和使用功能。譬如车轮支撑、车架悬挂、后轮驱动、刹车系统、方向转轴、旋转脚踏板、避震弹簧等等。自行车由独轮车发展而来,但独轮车需由人力推进,进而到两轮便可以骑行,载人载物皆可人力骑行驱动,再进展到三轮、四轮动力驱动,又因为自行车人力驱动带来的速度增强,激发飞行愿望,早期的飞行试验便是由自行车添加飞翼,尝试人力骑行速度促飞,虽不成功,却为人类飞行设想提供思考与研究的经验。前述独轮车,书中说“独轮车是3世纪诸葛亮的一项军事发明,被称为‘木牛’。早期中国的独轮车,中央有一个大的轮子,车上能携带士兵一整年的粮食供给,每日‘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说的是三国演义诸葛亮“木牛流马”的故事,这个传说当然并不确切,却可看到作者研究涉猎视角宽广,“中国独轮车的设计是在车体重心的下面安装了轮子,因此推车的人不需要承载重量。后来这一设计渐渐传入英国,并得到改良。1765年,有一篇关于中国式手推车的报道在伦敦《乡村与商业博物馆》杂志里出现。”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有许多科技发明,一直停留在发明的初级阶段,少有改良变化和进步,停滞的时间较长,独轮车的出现早于三国,延续有二千多年,到上世纪80年代,我还能在湖南的乡间看到独轮车在使用。但18世纪独轮车传入英国,却能引发启迪,到1867年,法国便有约150家自行车制造商,而德国、瑞士、荷兰、丹麦、意大利都有自行车商业生产,及至美国、日本都把自行车生产当作普及交通工具,可见科技发明与商业的利益契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说商业发展奠定人类文明的基础。

前面说到英国BSA三枪自行车,在书中有许多述论,在中国的知名度颇高,三枪原为英国生产武器的军工厂,因此三枪标识即三支带有刺刀的长枪,我们中国制造的凤凰牌自行车,虽可追溯到1897年开设的同昌车行,但似乎只在买卖销售自行车,自主制造自行车还是1959年的事,车型按照英国兰铃自行车为原始参照设计,凤凰标识也带有兰铃“凤头”的设计原型,颇得大众喜爱。当年中国生产的自行车也分男式女式,乾坤的区别旨在尺寸大小不同,外型大多固定不变,外漆总体是黑色。但也有例外,我早年小院的邻居发小家有辆凤凰女士自行车,一改横梁把手为蝴蝶造型,两条软管刹车线随蝴蝶横梁交错,如同翻飞的蝴蝶翅膀,随车配有气筒和轮摩发电车灯,具备工业设计与家庭实用的美感,但这样好看的自行车极少,这也正好藉《自行车设计二百年》,给曾经有自行车相伴的人们和喜爱自行车的群体,一个温故知新的提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