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创下多个世界第一,为何没能造就种业强国?

时间:2022-04-13 22:45:52 |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来源:中国企业家公众号

我国育种专家数量世界第一,种业基础研究世界一流,为何出大品种的能力却不是世界一流?

文|乔金亮吉蕾蕾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小小一粒种,牵动着人心,孕育着希望。

——翻开作物育种论文量世界排名,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德国位列前五,中国占全部论文量的20%,但是论文转化的突破性品种却不多。

——中国有世界最大的育种队伍、世界第二丰富的种质资源,但也有“国外种子论粒卖,国产种子按斤卖”“一有风吹草动,进口种子涨声一片”的严酷现实。

——中国有7000多家农作物种企,但年研发投入总额40亿元,仅为德国拜耳的一半;种企自主商品种子销售收入总额也只与拜耳相当。如果说跨国种企是“航母”,那么我国种企大多只是“小汽轮”。

现实震撼了国内种业市场,也警醒了从事种业的人们。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提出了“中国种业之问”:长期以来,我国育种专家数量世界第一,种业基础研究世界一流,为何出大品种的能力却不是世界一流?育种论文发表数量第一,科研实力也很强,为何没能转化为产业优势?

我国现代种业诞生于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打破了此前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开始了由种子到种业的转变。在本世纪最初10年,中国种业市场化之日,正值国际种业巨头全球扩展之时。随着市场全面放开,国外种子席卷而来,民族种业发展遭遇巨大压力。

“种子市场开放之初,洋种子给我们的压力很大。”2019年4月,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著名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对经济日报记者回忆。2001年国外玉米品种占我国市场份额不足1%,2012年已上升到11%。其中,先玉335推广面积达4215万亩,成为全国第二大玉米品种。

程相文口中的先玉335,由美国先锋公司针对中国市场历时10年研发选育,开创单粒播种的先河,适宜机械化作业,亩用种量减少一半,改变了原有种子按斤卖的情况,实现了论粒卖。一朝发力,几年就抢占了东北玉米种子的一半市场。

海南三亚的水稻国家公园南繁水稻科研基地,正进行众多水稻新品种的展示和试验。来源:经济日报记者乔金亮海南三亚的水稻国家公园南繁水稻科研基地,正进行众多水稻新品种的展示和试验。来源:经济日报记者乔金亮

直到2021年6月,记者在吉林省采访,一些企业依然反映我国玉米种子品种多,但缺乏专特用品种。时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所长、现任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的刘文国说,近20年间,我国玉米单产稳步提高。目前,已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8%,自主品种占比90%以上。育成品种虽然很多,但突破性品种少,尤其是适宜机收、功能营养型、专特用品种缺乏。

与自己和世界平均水平比,进步很大;与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也很大。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所长李新海说,1996年至2019年,美国玉米亩产年增长8.5公斤,良种贡献率为65%;同期,中国玉米亩产年增长4.5公斤,良种贡献率为45%。眼下,我国单产不到美国的六成,这是差距,也是压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来源:经济日报记者乔金亮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马淑萍说,种业强国已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育种4.0时代,我国仍处在以杂交育种为主的2.0时代。以基因编辑技术专利为例,美国申请1070件,我国申请700余件。表面上看,差距不算太大,但我国申请的专利大多处在技术体系中间层,缺乏顶层核心技术和底层落地技术,不够硬核。

我国种业起步晚,用了20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专家认为,特点是“三个并存”:本土种质资源丰富与创新利用效率不高并存,科研育种人员多与产出转化效率不高并存,种业企业发展快与核心竞争力不强并存。

“三个并存”的现象反映出制约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症结:症结之一,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症结之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引进挖掘差距较大。症结之三,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育种工作者在南繁基地做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来源:经济日报记者乔金亮

如今,这些制约中国种业发展的问题正在被攻破。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在中国种业人眼里,这虽不简单、不容易,却也有信心、有条件。

中国种业人始终有个信念:我们有世界体量最大的农业产业、有全球数量最多的种业科研人员、更有强大的制度优势,也一定能发展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种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