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老人:快评丨“陪诊师”走红,让每个孤独者不成为孤岛

时间:2023-02-16 18:45:31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快评丨“陪诊师”走红,让每个孤独者不成为孤岛,希望以下快评丨“陪诊师”走红,让每个孤独者不成为孤岛的内容对您有用。

当亲情的缺失、照顾的缺位需要由陪诊师填补时,由此照见的是独居老人和空巢青年深深的无奈

网上一张关于十级孤独的表述里,“一个人看病或做手术”几乎成为最高一档,引起无数人强烈的共鸣。随着独居人群的扩大,各大城市近年兴起了一种新型自由职业:陪诊师。陪人看病、替人取药、帮人问诊……一系列服务明码标价,主要面向独居老人和独居青年。有家属表示,花钱找陪诊服务,免得找亲戚搭人情,父母不再做排队、挂号等一些消耗体力的事情,挺方便的。

↑陪诊师帮助患者线上预约↑陪诊师帮助患者线上预约

尽管有陪诊平台负责人也表示,根据市场调查,目前社会对于陪诊师的需求很大,实际下单的人却很少。但从长远趋势看,陪诊师走红,并不令人意外。

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当下独居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2022年10月,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无疑为服务细分提供了契机。针对这一群体就医等刚需而衍生出来的陪诊服务,将会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性的做法。对于独居青年而言,选择陪诊服务,或许存在一定的时尚因素;而对于老人来说,如果本人或者子女的经济条件允许,也是不错的选项。

另一方面,以往,诸如陪诊这样的事务,多由子女或者亲戚承担,部分地区的老人也可能获得志愿服务。但总体而言,这种基于人情、志愿等方面的陪诊行之不远。如果子女不在同一个城市,完全依靠亲情、友情或者志愿服务,要么很难做到心安理得,要么很难做到称心如意。左右都不合适,这也使得很多老人或子女宁愿选择市场化的陪诊服务。

人生在世,难免生老病死。闯过去了,那些困难就是一个个“坎”,是一次次考验;闯不过去,只好听天由命。而在这个过程中,独居老人或独居青年所体验的孤独与无助,显然要比亲人环绕者更深刻。

或许陪诊师这个职业并不需要多高门槛,会跑路会认字就可以,但他们的存在会给病患者很大的安慰。就像目前已成常态的护工一样,虽然是收费服务,却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儿。报道也披露,有陪诊师陪护了一位独居自闭症患者一个多月后,其家属来指责陪诊师照顾不周,导致病人出现术后康复慢、腿部恢复不到理想状态等问题,但患者本人却一直坚持说,“你们对我照顾得已经很好了,谢谢你们”。

当亲情的缺失、照顾的缺位需要由陪诊师填补时,由此照见的是独居老人和空巢青年深深的无奈。

事实上,早在2015年前后,市面上就曾出现过e陪诊、安心陪诊等平台,但后续发展不如人意。人社部此前向社会公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陪诊师”这一职业尚未被收录在内。但在2020年6月,人社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9个新职业信息,其中对“社群健康助理员”的工作内容描述为:为社群成员提供健康探访、体检、就诊、转诊等代理或陪护服务;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缴费、取药、办理住院手续等协助服务。

这与当下走红的陪诊师服务十分契合。相信在未来,这方面的服务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当然,陪诊服务处于发展期,缺乏专业的行业规范,很多时候还会被误认为是黄牛,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规范。此外,医疗服务也应进行适老化完善,对老年群体多一些温度和善意,像现在医院科室划分细致、智能设备更新较快等问题,就应考虑老年人的感受。

而除了提供市场化服务外,仍要探索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去年民政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此外还可以借用科技手段,了解老人状况,适当提供服务。

一个正常的社会,每个人都不应该是孤岛,理应有丰富的可选择的服务,有各种温暖的关怀和帮助。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龙之朱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