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热闹的场部大商店

时间:2022-07-29 11:46:12 | 来源:兵团日报

●高永明

1958年7月,农七师成立下野地四场(现八师一三三团)。

1963年,场部建起一个几百米长、采用红砖地基、土坯墙体的综合商店,从东边到西边依次为照相馆、理发店、自行车售卖修理店,中间为百货店、食品副食店、五金店、新华书店等,别看这个综合商店全是土木建筑,但在当时很壮观,职工群众习惯称这里为场部大商店。

后来随着场部发展需要,在大商店的后边,又建起了豆腐坊、酱油醋坊、粮油坊等。

1969年临近春节,我被分配到下野地四场工作。刚到连队的第二天,我就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场部大商店,买了脸盆、毛巾、香皂等生活用品。那时,买布要布票,买糖要糖票,买肥皂要肥皂票,买自行车要自行车票……所以,虽然对外是名副其实的商店,但并不是什么商品都能在这里买上。

记得有一次,我来到理发店理发,看见大商店的百货店门前排了很长的队,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大商店从乌鲁木齐市采购回一批红底白花的花布,因为那时布料花色品种少,所以这批花布一到,就吸引了众多女职工,大家纷纷拿着家里存储的布票,来排队买花布。

当时大商店里最忙的还是理发店。因为全场只有这一处正规理发店,这里有两个理发员,只记得年纪大一点的叫任文贤,祖籍河南,面目慈善,话语不多,但理发技术人人称赞,经常有人在享受他精湛的剃头、刮胡子的服务时,进入梦乡,由此可见,任师傅的理发技艺有多娴熟。

后来,不少连队的职工因为理一次发要跑一趟场部,而且有时因为人多,当天排队理不上,还要跑第二趟,所以,一些连队干脆自己培养业余理发员,买个手动的理发推子或理发剪刀,虽然修剪的头发不太好看,但也能为职工解决头发长的问题。

随着生活需求的逐渐增加,五金店成为职工群众常去的地方。十五队职工陆金盛有3个上学的孩子,因为晚上要做作业,复习功课,他家每晚要点燃两个煤油灯,夫妻俩再节省,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所以,老陆经常要去五金店买煤油。

每到冬季,为了保暖,职工群众家家都要用塑料布糊漏风的窗户,这时的五金店塑料布的销量就很大,有些买不上塑料布的职工,就用麻袋片、旧棉布做棉窗帘,房子里虽然暖和了,却没有充足的光线了。

不仅如此,五金店还供应铁炉、铁火墙、炉钩子、炉铲子、铁皮烟囱、铁皮水桶,还有连队大伙房用的铁皮蒸笼。五金店销售的这些商品,都是职工群众家庭经常要用且家家离不开的,所以,场部大商店五金店的生意一直都很红火。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场部大商店为方便连队职工群众购物,逐步在一些偏远、较大的连队设置小商店,派出工作人员,根据所在连队职工群众需求列出所需商品品种,由大商店统一供应销售,这些小商店的设立,基本解决了偏远连队职工购买生活用品的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