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在国家公园带动物“娃”,是种什么体验?

时间:2021-12-26 12:45:28 |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谁在支持“守护者”

“要不让他在家再住一阵吧,我怕他在外面过得不好”,操着这份心的,不一定是带娃的父母,也可能是野生动物的管护员。

野生动物对生态系统的意义不言而喻,长期以来它们却面对着来自人类和自然毁灭力量的双重威胁。尤其是那些不被熟知的野生动物,受到人类活动伤害的可能性更高。

野外生存本就艰难,野生动物又常常不在管护人员的视线里,广阔草原是它们撒欢的场地,深邃丛林是它们“串门”的密道。为了实现跨越时空的守护,这届管护人员不容易。

嘴上说着不易,眼角却难掩笑意

为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情况和管护人员的工作日常,一场生态守护体验活动悄然进行。

12月2日,五位生态守护体验员经过一天的舟车劳顿,终于到达目的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相岭片区。旗舰物种大熊猫是这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同时大熊猫的“伞护效应”让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跟随基层管护站的护林员“巡山”,是体验员的第一个行程。“巡山”的主要目的是排查森林风险。为了保护森林安全,60岁的护林员大叔把五六米长的树干扛在身上。想到这一幕,体验员宋璐在采访时向笔者表达了对护林员的敬佩之情。当然,第一天的“巡山”,他们还感受到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首日“热身”结束,次日的主要行程是跟着监测员进行野外监测。监测员是野生保护工作中的重要角色,他们进行野外监测的目的是了解以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物种群动态,为环境管理提供指导。

齿痕、脚印、粪便……这些细微的东西隐藏着包括DNA在内的一系列生物密码,是他们监测的主要内容。而在监测员力所不及的区域和时间内,红外相机24小时监测着动物的一举一动。监测员则需定期更换红外相机的电池和储存卡,在巡护时查看视频了解动物的行动方向。

野生羚牛足迹

监测路上,雨雾天气、荆棘塞途是常有的事,宋璐去的那天也不例外。“走的时候脚直接陷在泥地里,密密麻麻的枝叶会带着露水扫在脸上打在衣服上。我们一路摸着竹林在海拔两千米的山上走了半个小时,才碰到第一个红外相机。”

幸运的是,这台红外相机捕捉到了一只夜行的大熊猫。体验员们纷纷凑上去,感受和大熊猫隔空对视的奇妙体验。

宋璐一行人还看到了其他野生动物的生活痕迹,这让体验员们有种发现新大陆的兴奋,“以前隔着屏幕才能看到的野生动物,这一刻竟然离我这么近。而且越深入大自然,越想为生态保护做些什么。”

无论是跋山涉水的艰辛,还是大自然的欣喜馈赠,监测员的感受总要比体验员更强烈。

监测员要走的路更远更险,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相岭片区监测员付明霞说,“我们一年有280-300天会在野外执行任务,路不顺的时候一个半小时只能走100米,路顺的时候一天要走8-10公里。”四年的工作经验让她对这片山林和动物颇为熟悉,但野外的不确定性让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次新的挑战。

每天结束监测任务,回到管护站后,付明霞第一件事是去烘衣服。四川阴雨连绵,她们的衣服常常会被打湿,穿着不适。有时候电烤炉不够,只好一堆人围着一两个烤炉,边烤衣服边聊聊今天的收获。等到衣服干得差不多,他们也是时候休息,为第二天的任务养精蓄锐。

隔夜任务则是难上加难。监测员宋心强的同事在一次野外住宿时,遇到了一种针尖大小,但数量极多、攻势凶猛的蚊子。蚊子爬满他们的铺盖,把他们露出来的皮肉咬得一片红肿。即便如此,监测员们还是执行完第二天的任务才返程。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宋心强却对这个“被蚊子围攻的夜晚”印象深刻。

野外有苦亦有甜,付明霞说,“我们能看到别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的美景奇观,这是监测员这份工作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宋心强的心声,他外出的时候会带着摄像机,将山雾、飞鸟、竹林……这些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美一一记录下来。

说起和野生动物的相处,付明霞更是难掩笑意。她救助过一只受伤的鸰角鸮,给它取名为“笨笨”。“笨笨呆头呆脑的,没事就一直摇头。如果我工作不理它的话,它会主动跑过来抠一下键盘,或者是啄一下我的笔。”付明霞相信野生动物是有感情的,会把人类当成同伴甚至是“妈妈”。

在接受笔者采访过程中,宋心强和付明霞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正是带着这样的感情,他们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日有一日的欣喜。

管护人员带娃的欢喜日常

守护升级,国家公园成“世外桃源”

野生动物生活状态趋好带来的成就感,是监测人员的另一快乐源泉。

监测员跋山涉水收集而来的数据会交给技术人员分析汇总,形成报告或文章后,指导反盗猎行动和栖息地改造等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去年4月,监测员们通过红外相机发现,有人带着猎狗深入泥巴山大熊猫生态廊道。猎狗的入侵和伤害,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威胁着它们的生存。

监测员们随即联合附近管护站、隔壁县的森林公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宣传教育,一方面严格管控。一年过去,根据今年红外相机的记录,进入核心区的猎狗明显变少。

保护工作不仅需要雷厉风行,更需要久久为功。比如在栖息地改造方面,监测员们通过长期监测、不断升级方法,逐渐让竹林更加通风透光、更具生物多样性。

“去年监测员在两片改造的竹林里发现许多大熊猫的踪迹,说明保护区正在不断接近动物喜欢的样子。从2018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改造了3000多亩栖息地,接下来我们想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改造标准。”宋心强说。

大相岭片区能够取得这些成果,离不开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保护区类型。从生态价值角度讲,国家公园保护的是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全球价值和国家象征。从保护强度讲,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更大,生态系统更完整,管理层级更高。

相较于其他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更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例,它将原来分属不同部门、不同行政区域的69个自然保护地连为一体,明显改善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使13个相对独立的大熊猫局域种群连成一片。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从2017年1月全面启动,试点期间,重点围绕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采取举措。

在大相岭片区,宋心强感受到的具体变化表现为,监测队从弱到强,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简单保护到研究性保护,从保护研究大熊猫本身到保护研究其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

如今,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栖息地连通性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大熊猫国家公园也于2021年10月试点期满正式转正。同批转正的还有三江源、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四个国家公园,这意味着国家将继续提升区域保护级别和力度,保护这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1+N”的生态守护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国家队”在头阵,社会力量紧随其后。

宋璐参加的生态守护体验活动,是陆金所控股旗下零售信贷服务机构平安普惠发起的“平安守护者行动-国家公园”项目。在体验活动之后,体验员将生态之旅制作成一支视频,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带入公众视野,让大家知道有这样的一群人,在守护着中国最美底色。

和体验员一起,走进雅安大熊猫国家公园

宣传和呼吁是一方面,“平安守护者行动-国家公园”则以实际行动切实落地。平安普惠与国家公园合作,支持一线生态守护人员、生态林地改造及恢复。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的指导下,该项目与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珲春市局达成合作,以实际行动响应“社会资本加入国家公园建立与发展”等倡议,积极参与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

项目第一期计划支持100位生态守护者及栖息地改造,守护1000个动、植物物种,守护10000平方公里土地。在打造出平安普惠生态守护示范模式及实践案例后,逐步向全国推广。

伴随“平安守护者行动-国家公园”项目的发布,在探索支持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平安普惠制定了独特的“1+N”项目执行原则,即以“1”为本,关联不同的社群、物种、企业。比如通过保护1个关键物种入手,让N种相关物种受益;围绕1个关键项目,联动N家企业主体共同参与等,让碳中和成为每个人的共同责任,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守护者行动-国家公园”是以平安信托发布的全国首只“碳中和”慈善信托为依托。慈善+金融的结合,旨在发挥慈善信托动员社会资本的优势和作用,为公益事业注入新动能。该举措是在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绿色金融战略,平安集团发起“低碳100计划”的背景下推出。在平安普惠看来,“3060双碳”目标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保护又能促进“3060双碳”目标的达成,二者相辅相成。

落实“3060双碳”目标已成为企业必答题。据了解,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今年推出多项产品创新举措,包括首次在产品设计中纳入新能源车,发布首款绿色金融概念产品。此外,针对制造业、零售、基建等涉及国计民生行业的高信用度小微企业推出“小微专项扶持计划”,更精准满足小微企业主融资需求。在绿色公益行动方面,全面部署“美丽行动”“筑起绿色屏障”“低碳节能生活”三大员工志愿活动,覆盖全国。

平安普惠通过一次次创新实践,展现出其坚持服务“社会与时代发展需要”、坚持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意识与决心,链接“慈善+金融”,打造出一条具有普惠金融特色的履责之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