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热评丨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中国的“智慧密码”

时间:2021-10-12 19:47:40 |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热评丨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中国的“智慧密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

巡象员对被大象吃掉或毁坏的庄稼进行定损、补偿,人象谈判师用特殊的“语言”缓解人与大象之间的冲突,森林体验师教你撸毛毛虫……这些听起来十分新鲜的事情,就发生在云南普洱思茅区。跟随央视新闻《大象来我村》的镜头走在这片土地上,很难不想起那群曾引发全世界“围观”的云南亚洲象家族。就在象群的北上终点昆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正在举行,让我们重温那段“人象和谐共处”时光的同时,也对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奉献了怎样的“智慧密码”,有了更多的兴趣。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走进了人心。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折射出了中国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也道出了减贫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治理协同推进中的应有之义。2013年以来,中国贫困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7450万亩,选聘110多万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建立了2.3万个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当放下渔网的渔民加入了护渔队,当曾经的牧民成了护林员,当乡村游、生态游流行起来……这样既让乡亲更富,又让环境更美的事,这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怎会走不进百姓的心里?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来之不易,这条路有摸索、有探寻,我们始终全力以赴。云南普洱思茅区常年有100多头象在境内活动,村民们曾因滑坡迁出家园,又因野象侵扰而撂荒田地,但现在,他们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当起了“大象食堂”的种植员,过去庄稼颗粒无收,如今已经“收了三年”。人象之间经过磨合期,迎来“山林之大,我的家也是你的家”的一天,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个缩影。10月8日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这条绿色发展之路,因为有了越来越多普通人的参与,走得更加坚定不移。

中国的“智慧密码”,不仅造福本国人民,也引领了世界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潮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平等”,这些都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最朴素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靠着正确的理念、有力的政策以及强大的行动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中国也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2019年以来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有力支持了公约的运作和执行。COP15选在素有“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举行,即是一种认可。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COP15将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和路径,“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值得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贡献更多智慧。(文丨赵静)

(编辑 张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