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社论丨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结构性调整

时间:2022-01-01 08:46:20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社论丨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结构性调整

要在宏观经济托底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强化结构性政策,支持先进制造、碳减排、先进农业、新能源等,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会有什么样的走势备受关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运行作出判断以及对2022年经济政策部署了更积极的准备工作后,今年经济有能力实现稳定健康增长。

2022年经济运行中的国内外挑战较多,不确定性或将较强。就全球而言,今年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将进行确定性转向并可能会产生不确定性影响。随着新冠疫情在西方主要国家呈现“流感化”应对的趋势后,2022年市场关注的焦点将从新冠疫情转移到经济增长、央行的应对措施上,美联储已经宣布2022年将会加息以应对通胀。

目前看,欧美面临的通胀难题在短期内难以随着疫情减缓而消退,货币政策与通胀的博弈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冲击,相关财政补贴政策退场也可能导致消费衰退。这意味着中国将面临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逆转带来的金融影响以及出口回落的问题。但是,这两个外部因素对我们的影响应该是“软性”的,不会出现剧烈的变动,也不足以造成明显冲击,关键是国内经济要实现稳定运行。

2020年,中国为应对疫情而采取了诸多积极措施,经济较快恢复,同时政府、企业与居民杠杆率上升较多。2021年上半年,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在维持宏观杠杆率稳定的前提下,2021年下半年,基建、地产等投资增速放缓,能源短缺影响了工业生产,疫情防控、极端天气对经济产生冲击,使得经济增长放缓,呈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但是,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始终保持旺盛投资,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也在不断成长。

总体上而言,不管是财政支出还是货币政策,2021年下半年不再那么宽松。既有主动收缩稳定杠杆的原因,也有供给冲击等因素。2022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中国将增加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因此,扩大财政支出将很快起到托底作用,而这也会得到货币政策相应配合。应当说,在以稳定经济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趋势是可预期的。

房地产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2020年的房地产市场借助宏观上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曾出现过一波非理性上涨,该态势延续到2021年的上半年。2020年底,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已经超过日本和德国,这种趋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房地产业必须重新回到平稳发展的轨道,目前正处于增速换挡的软着陆期间。但中国结构性住房需求还比较大,房地产行业应作出调整以新模式适应新常态。预估2022年下半年,房地产业将会开始步入良性循环,考虑到各地制定了规模较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房地产投资下滑对经济的影响会逐步减弱。

2021年下半年,国内外供给冲击引发上游出现较为普遍的价格上涨,造成PPI持续高位运行。2022年上半年,考虑到2021年基数问题以及工业品价格仍在高位徘徊,加上宏观经济增速惯性下行(包括基数影响),可能在数据上出现“滞胀”现象。但是,供给冲击正在不断缓和,即使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也不太可能重复2021年下半年走势,尤其是考虑到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可能带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压力。

未来一个时期最大挑战是需求收缩。造成需求收缩的原因诸多,其中,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叠加结构调整形成了一个趋势下行的力量,也是走向高质量发展所必须付出的成本,是无法违背的经济规律。从短期来看,增速下行与结构调整再叠加国内外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很容易影响预期,例如企业预防式裁员过冬,消费者减少支出等。不管是长期收缩趋势还是当前预期转弱都可能会影响到就业,进而制约消费增长,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利。

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推进结构性调整,不应将维持经济稳定与高质量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要在宏观经济托底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强化结构性政策,支持先进制造、碳减排、先进农业、新能源等,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和救助力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