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爱因斯坦的“蜜蜂预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时间:2021-10-10 17:46:31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爱因斯坦的“蜜蜂预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楔子

我们为什么做这个题目?

1949年10月,70岁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给英国一位雷达研究者格林·戴维(Glyn Davys)写了一封回信,这封信不长,内容不是关于雷达的物理学知识,反而探讨了一些有关蜜蜂和鸟类的话题。

这封信在随后的传播中被引申出著名的“蜜蜂预言”,即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很快消失。

尽管这一预言并非真正出自爱因斯坦之口,其中的底层逻辑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否认人类与地球生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

72年后,同样是10月,由蜜蜂引发的思考仍在继续。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以下简称“COP15”)将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这是一次举世瞩目的国际会议,也是一次重要的多边会议。它不仅在历届会议中历时最长(分2021年、2022年两阶段举行),还将全面总结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谋划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

大会召开前夕,中国环境报做了一次特别调查,作为普通个体,为什么要关注COP15?我们以“你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你’有什么关系”为题,尽可能多地采访了不同职业、不同角色的普通人。

我们获得了许多让人深思、回味以及饱含温度的回答。

连接从蜜蜂到雨林,从植物到安全网

蜜蜂可以为许多植物传播花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蜜蜂、鸟类等授粉媒介影响着35%的世界作物产量,可以增加全球87种粮食作物的产量。

然而,在世界许多地方,蜜蜂和其他传粉媒介正在大量减少。为此,联合国大会2017年批准,每年5月20日为世界蜜蜂日,以促使人们关注蜜蜂等授粉媒介在维护地球生态和帮助人类获取食物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试想,假如坐视蜜蜂减少乃至灭绝,失去蜜蜂传播花粉这一通道,许多农作物、植物将无法繁殖,从而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初中生物课本告诉我们,绿色植物几乎是所有生物的直接或间接食物来源。植物作为生产者,养活了其往上一系列的消费者。

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复杂链条,构成了地球食物链。

地球,神奇地孕育了多样又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不要以为地球生态很稳定,实际上,它们十分脆弱——丛林会变成沙漠,珊瑚礁会变成死气沉沉的石头,就算没有火山喷发、陨石撞击地球这样的毁灭性灾难,这些变化仍有可能会发生。

在生态系统经历变化时,是什么在为人类命运保驾护航?

答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由3种息息相关的特征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这3种特征之间联系越紧密,生态网就越密集,生物多样性就越高,修复能力也越强。而被隔离或者种群数量小而遗传多样性低的物种,在面对气候变化、疾病或栖息地破碎化时就会更加脆弱。

“修复能力”强弱,决定了地球生态圈是否健康而稳固。

如亚马逊热带雨林,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茂盛的植被为食草动物提供种子、水果和叶子作为食物,这些动物将种子散播到丛林内外,丛林得以不断壮大。数不尽的昆虫吃掉剩下的种子,营养物质被分解、循环回归土壤,土壤变得更加肥沃。

雨林,这一大型复杂生态系统,包括了无数这样的生态小系统,每个小系统中的物种紧密相连,一环扣一环,连接成生物多样性网络。这个网络又通过物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使雨林这一生态系统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危机。单个物种的消失,在雨林生态系统强大的自身修复力面前,大概率还是会良好运转。

但如果加上人类这一变量,结局可能会大不一样。我们以雨林中的鸟类、松鼠、河狸、鹿、狼这一小型生态系统为例。

狼会捕食鹿,它们的危险性和漂亮的皮毛引来了人类的刀枪。短短几十年内,狼被大量猎杀,濒临灭绝。

(注意这个关键词:短时间内。如果狼群以很慢的速度在自然中正常的优胜劣汰,雨林仍有能力修复,因为会有其他的动物逐渐迁移来取代狼的生态位置)

狼群大量减少,鹿因缺少天敌繁殖过度,肆无忌惮地啃食森林里的植物。低矮的树木、灌丛被破坏殆尽,一些鸟类因无法筑巢而离开。河边的植物也被吃掉,水土开始流失,河水变得浑浊,河狸只能搬家。无法跟在狼群后面吃剩饭,秃鹰等食腐动物离开。

随着一个个生灵的消失离开,越来越多的生态连接被打断,正常运转的小型生态系统不复存在,曾经的郁郁葱葱变成一片荒凉。

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雨林这一“地球之肺”的繁茂休戚与共。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自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衰退。据联合国报告显示,全世界目前已知的800万个物种中,有100万个正因人类活动而遭受灭绝威胁。

这背后不仅是猎杀,还有树木的砍伐,无序的采矿、修路、建房……倘若像雨林这样的重要生态系统接二连三亮起红灯,对地球生态圈的影响将不堪设想。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自身构建了一张结实、安全的大网。人类也是这张大网中的一环。当一个物种消失时,网上就断掉一个线头,当这样的破洞越来越多,物种之间切断的联系也越来越多时,谁来保障人类安全?

气候变化、地质灾害、洪涝、山火……我们无从知晓未来会发生哪些不可预见的事,但生物多样性这张大网,给人类的生存繁衍锁上了重要的保险。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故事

陈旻、大魏和马之恒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当你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世界之巅遥望群山,在皑皑白雪之上沐浴着阳光时,你会有什么感受?

壮美?豪气?征服?

在我们采访的对象之一、登山者陈旻眼中,是无限的渺小与孤独。

“海拔8000多米的珠峰上万籁俱寂,除了自己的心跳声和呼吸声,目之所及没有任何生命的气息,没有青草,没有花香,没有动物。那时我心里最大的感受是‘孤独’和‘恐惧’。”陈旻说,“我觉得自己像一片雪花,孤零零地飘,脑海里浮现出死亡这两个字,在白茫茫的世界里,时时刻刻像与死神擦肩而过。”

结束登山后,陈旻经由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绕道返回中国。在加德满都需要隔离,她到一处闹市区住下。巨大的反差随之而来:“从一个白茫茫、极端恶劣环境,回到适宜生存的环境后,我看见漫天的鸽子和一大群乌鸦从头顶飞过。我以前很讨厌乌鸦,黑乎乎的、叫声也难听。但奇怪,如今的聒噪现在像美妙的音乐——我居然包容了以前讨厌的乌鸦,从来没有觉得它们如此可爱。”

陈旻通过越洋电话接受记者采访说:“我觉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很简单,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爱它们、包容它们,它们有与我们共同生活的资格与权利。”

如果说陈旻讲述的是没有失去就不懂珍惜,那么大魏则体会到没有融入就不懂得平等的真理。

大魏,一个热爱攀岩的户外运动者,他告诉记者:“我攀登过很多岩壁,有一次来到川西的一座岩壁,当我攀上100米处时,一只老鹰突然从我身后飞过,我忽然觉得老鹰离我非常近,仿佛我也和老鹰一样,飞驰在天空中。”

在大魏攀岩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一次和朋友攀岩,他刚聚精会神找准着力点,忽然从头顶上掉下来两条蛇。虽然当时让他吓一跳,但他意识到:在岩壁上,不光有人,还有许多动植物,它们才是岩壁的原住民。“攀岩路线上,遇到鸟类繁殖期间,我们宁肯等待,也不去打扰它们。”

“人类才是过客,我们要尊重这些原生居民。”大魏说。

科普作家马之恒,则阐述了“系统”观点——“人类已经知道和科学描述过的生物,远不是地球生物圈的全部。从最功利的角度讲,改良农作物和农场动物品种,治愈某些疾病,甚至发现新的可以食用的农作物(比如某种真菌),提升人类的生存质量,或者为遭遇饥荒和致命疾病的人创造生存下去的机会,都有赖于从自然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那就是大自然中的生命蕴含的独特的遗传密码。”

马之恒说,如果我们坐视生物灭绝,那就意味着它们独有的遗传密码彻底消失,而遗传多样性意味着解决生存问题的方案与希望。

“另一方面,整个地球生物圈是一个惊人复杂的系统,世界上的生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可能是人类并不知道的。没有人知道一个或几个物种的消亡会带来什么。当我们发现的时候,消极影响很可能已经无法挽回。”

行动

从即刻开始

我们采访的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当我们把眼光投向更广袤的世界,发现在千万个角落,还有千万个普通人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努力。

海南省儋州市市民陈正平,从一名年入几十万元的海产商人,成为如今每月只拿1800元工资的“鸟人”调解员。当看到儋州湾的滩涂上再捡不到一桶桶的鱼虾,原先飞来飞去的鸟也几乎消失了,他意识到自己要行动起来。

丁鹏和他的守护“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志愿团队,坚守条件恶劣的孤岛,搭帐篷,住板房,没有水,没有电,他们让这种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海鸟得以延续和传承。截至目前,象山韭山列岛共孵化出115只中华凤头燕鸥,占世界各繁殖地总量的80%以上。

生态摄影师鲍永清,凭借生态照片《生死对决》获得国际大奖,让更多人认识到以草原鼠类为食的丑萌藏狐,这一农牧业益兽因过度捕猎已成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照片上的藏狐一家,每当他到草原时,它们都会钻出洞,在草原上欢呼雀跃,似乎在欢迎着老朋友到来。

他们为了什么?

他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再现当年美丽壮观的红树林。”

她说:“在大自然动态的和谐中,不需要人类自作多情的干扰。”

他们说:“虽然我们只是坚持做着小小的一件事,但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是强烈的。”

他们保护的不只是中华凤头燕鸥,不只是红树林,不只是藏狐,而是与之相关的海洋、陆地、草原生态系统。

我们想要讲述的也不仅只是一个个守护的故事,而是希望社会公众了解,有人在行动,中国在行动。

很多人说,我们生活在城市,我们也想为生物多样性做点什么,但我们离保护太远了?

其实不然。

首先,你已经因为生物多样性而受益了。

森林与城市之间,通过制造业与各种各样的生物联系在一起(比如鸟类,昆虫,啮齿类,真菌)。公园里,植物能够固碳吸氧、净化空气,为居民遮荫蔽日,让人们在沉醉于绚丽花朵、夺目落叶的同时,感知四季变换。

动物和那些看不见的微小生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它们可以清除人类产生的废物、控制有害病原物,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卫士。

其次,越来越多的城市,提供给居民亲近生物多样性的空间。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卉木萋萋,芳英满甸,野鸭在水塘里嬉戏,黑斑蛙蹲在水边闭目养神,夜跑的人们还能听到过路的刺猬摩擦地面发出的沙沙声。监测显示,奥森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居北京城市公园之首,仅鸟类就达306种,约占全北京鸟类记录的60%。

南京,作为“城市中心江段又野生江豚稳定栖息的大城市”,关注江豚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你到南京去问:“你们知道长江江豚吗?”孩子们大多会喊说“我知道,我知道”,还不乏有人说“我在江边看到过!”

繁华城市与野性自然的和谐相处日益交融。

此次COP15的召开地昆明,更是因保护大象北迁而闻名世界。包括美国《纽约时报》、日本TBS、阿拉伯半岛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纷纷奔赴云南,观察并报道象群的北迁之路,充分肯定了近些年来中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鼓励普通市民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你可以从一件件小事做起——

不要食用珍稀野生动物,或者使用和购买源于它们的制品;在宠物的选择上,不要选择野外捕捉的动物,因为它们在面对捕捉时有应激反应,会导致大量不必要的死亡,捕捉行为本身可能会引起的栖息地被干扰或破坏。观鸟的时候见到了珍稀的鸟类,应当克制住炫耀的心理,不要暴露鸟巢的位置,以免它们繁衍后代的进程受到干扰,或者使它们直接面临生命的威胁。

从更广泛地意义讲,你的任何一种爱护环境的行为,都有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比如,严格的垃圾分类,不乱丢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减少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节约用纸,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多做有益于授粉生物的事,像本文开头说到的小小蜜蜂,哪怕是多在阳台上种几盆花,给蜜蜂提供食物来源,也能有所帮助。

点滴之举,必将汇成江河。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认识,理解,然后加入。

你的每一个微小努力,大自然都不会辜负。

(为了解我们在采访中获得的更多回答,请点击下方视频观看。)

策划:环境调查报道组

主笔:王珊

采访:张春燕、童克难、刘良伟、王珊、张倩、孙浩、陈奕皓、薛丽萍、何佩佩

摄影:邓佳

原标题:《爱因斯坦、蜜蜂和人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