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中国首次发现混翅鲎化石,已知最古老记录

时间:2021-09-29 14:46:57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南京古生物所等在中国首次发现混翅鲎化石,已知最古老记录 来源:澎湃新闻

据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进展披露,近日,该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报道了来自华南地区志留纪早期的混翅鲎一新属新种:秀山恐鲎(Terropterus xiushanensisgen. et sp. nov.)。

此次发现推进了混翅鲎类在中国乃至整个冈瓦纳大陆的研究,代表了已知最古老的混翅鲎化石记录,扩展了我们对此类动物形态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的认知。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混翅鲎是板足鲎目下的一个科级分类单元。板足鲎则是生存于古生代的一类重要的节肢动物,是现代蛛形纲的近亲。因其形似蝎子,故俗称海蝎。板足鲎最早出现于奥陶纪,在志留纪达到多样性的巅峰,之后走向衰落,于二叠纪末全部灭绝。

板足鲎以其独特的外形而备受关注,是志留纪(距今约4.3亿年)的“明星动物”。加之其生态多样性高,在海洋、淡水、陆地等生态环境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是了解古生代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媒介。

据悉,目前已报道的混翅鲎共两属四种,均依据志留纪劳俄古陆(Laurussia)的少数化石标本所建立,且近八十年来一直没有发现新的类群。研究团队称,有限的化石极大限制了我们对该类群形态多样性、地理分布和演化历史的了解。

秀山恐鲎(Terropterus xiushanensis)(a,c,d,e,f:附肢;b:背侧及腹侧复原图;g:生殖附属器及生殖盖板)。

此次报告的恐鲎体型较大,体长可达近一米。其第三对附肢特化增大,并具密度较高的硬质长刺;后体及尾部似蝎。

研究团队基于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分析,重建了秀山恐鲎的形态,并确定了其在板足鲎家族中的系统发育位置。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秀山恐鲎标注为蓝色)。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秀山恐鲎标注为蓝色)。

研究认为,此次发现以及近年来多种板足鲎化石在华南的发现,提示我们在冈瓦纳大陆及其周边可能也存在着繁盛的板足鲎类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