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激战28万亿消费金融红海

时间:2022-06-04 08:46:20 | 来源:贝果财经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消费金融市场新入局者不断涌现。近日,有消息称浙商银行计划布局消费金融牌照。此前,兰州银行亦在其业绩发布会上透露,未来将在监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开展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牌照的申请工作。

从政策导向来看,消费金融肩负着推动共同富裕、拉动消费、振兴小微、践行绿色金融等多重社会责任。基于此,麦肯锡认为,消费金融市场仍将保持稳健发展,预计2021~2025年消费信贷市场增速将接近14%,于2025年底增至约28万亿元人民币。

在消费金融的红海中,参与者众多,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激烈竞争下,一年多来消费金融行业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竞争加剧,出现“内卷压力”;另一方面,利率压降、监管趋严、外部环境风险凸显。

中邮消费金融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杨俐认为,差异化客群定位、金融科技应用能力、负债成本有效管控以及资产质量把控等,将成为决定中小消费金融公司能否胜出的关键因素。

应对“内卷压力”:围绕获客、风控、科技提升竞争力

近日,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频繁布局。除上述浙商银行及兰州银行外,此前新三板金融投资服务提供商新安金融发布公告称,拟将子公司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6.7%股权,转让给宁波银行,交易金额约为1.04亿元。

2021年12月22日,宁波银行以10.91亿元的价格竞得中国华融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

自2020年以来,银行热衷于获得消费金融牌照。《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一年便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2021年以来虽无新增持牌机构获批,不过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两家头部城商行先后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取得了消费金融牌照。

从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情况看,已开业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分化明显。截至2021年末,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分别是30.63亿元、22.30亿元、13.82亿元和12.2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3.6%、65.2%、94.1%和205.7%,这4家消费金融净利润占所有盈利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的比重超五成。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杨俐告诉记者,金融机构要聚焦于细分市场,通过深挖生活消费场景,将消费金融服务真正渗透到场景中。

麦肯锡方面亦分析指出,如今已经进入“精耕细作”时代,金融机构需要转变过去粗放拓展、“撒胡椒面”模式,转而精耕细作,首先在客户分层分群基础上,精细化经营存量客户,提升投产比;其次在获客上秉持价值导向、降低漏损的同时,试水场景创新等新获客模式。

江苏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金融机构一定要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构建自身在消费金融业务中的护城河。“以中小银行为例,可通过深耕当地,借助辖内网点立足本地且更为下沉、熟悉当地信息、对客户的消费金融需求能够有更准确的把握优势,提供符合当地需求的非标准化产品,打造区域个性化特色。同时,加大行内各业务板块之间的联动性。中小银行通过深耕本地,消费金融业务通过与自身的大零售业务深度融合,能够提供极致的体验和个性化的服务,这在某种程度上让区域商业银行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后发优势。”

捷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消费金融机构应围绕获客、风控、融资等核心要素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具体来看,在获客方面,随着线上获客成本的飙升,覆盖线上线下的多渠道获客重要性凸显。风控能力是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精细化筛选客群,为不同的客户匹配相适应的产品决定了机构的竞争力。而融资方面需要消费金融机构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压降融资成本。”

“精细化运营要求消费金融机构沉下心探索,要找出与商业银行差异化进展定位,探究优势细分领域,加快核心数据和客户资源积存。更重要的是要打造核心风控能力,摒弃‘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粗放风控思路,利用金融科技强化自主风控能力建设。”杨俐补充道。

“以最小的风险快速做出决策的能力也是一个关键的区别,例如,我们利用世界一流的数据理解来降低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最终保护客户免受过度债务负担,并确保其偿还能力。唯有这样,消费金融机构才能努力打造一个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消费金融品牌。”捷信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同时,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要加强科技赋能。江苏银行相关负责人分析称,当前,随着互联网线上化、App生态化、数字智能化对客户消费行为和消费心智的影响,客户的消费金融服务呈现着“线上线下无缝融合、全天候全实时全渠道方便可得”的特性,因此,需要全力推进业务的线上化、数智化转型,打造极致的个性化消费金融服务体验,才能在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中取得一席之地。

直面利润压降:平衡产品利率和风险管理

消费金融市场竞争虽激烈,但利润压降是消费金融必须直面的问题。捷信相关负责人坦言,消费金融公司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挑战,特别是非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须着力最大限度降低包括融资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

且自去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收到监管部门的口头指导,要求全面控制个人贷款年化利率。杨俐表示,利率上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和客群的进一步下沉,但通过精准识别客户,精细化风险管理等方式,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依然能为下沉客户提供匹配的产品。“坚持普惠金融的初心和使命,这是消费金融行业始终没有改变的。在产品利率和风险管理之间取得平衡,摒弃‘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模式,才是行稳致远之道。”

捷信相关负责人赞同道,金融机构需要持续不断地优化风控策略降低信用风险成本、设计符合客户需求价格适宜的产品、通过资源整合降低线上及线下的获客成本、通过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降低运营成本等。

“从实践看,我行不断加大小镇青年、新市民等下沉客群的拓展,不断优化调整消费金融的客群结构;在不断提升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逐步提高高风险客群的收益贡献占比。”江苏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捷信相关负责人呼吁,相关部门出台利好政策,能向为长尾客户群体提供服务的消费金融公司提供适当的融资政策支持,降低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成本,从源头降低消费金融价格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更多“中低收入长尾客群”提供价格适宜的普惠金融产品。否则,为了应对压降贷款价格,消费金融公司只能提高客户门槛,跟银行抢夺头部的客群,从而导致普惠金融“惠而不普”的现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