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把“Kindle”电纸书贴满车身,宝马造了全球第一辆变色车?

时间:2022-01-06 12:45:20 | 来源:PingWest品玩

原标题:把“Kindle”电纸书贴满车身,宝马造了全球第一辆变色车?

最近两天亚马逊Kindle业务将"退出中国"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逼得亚马逊也赶紧来了一波官方回应。

当然我们的重点也不是回应本身,而是素有完美泡面盖之称的Kindle再次回到了网友调侃的舆论中心。有人说可能是外卖界先动的手:

当然玩笑归玩笑,其实也足以显示出科技爱好者对于Kindle电纸书的喜爱。

2022年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CES展览期间,宝马推出了旗下第一辆“变色车”——它全身都贴满了电纸书的电子墨水屏(E Ink屏幕)。

先来看看这辆车是怎么变色的:

整个车身可以同时黑白灰变换:

可以看到,“变色车”的项目是在一辆BMW iX上完成的。但其实BMW iX车身上有大量的线条,比如顶部很像是由三块巨大的定制E Ink屏幕组合而成:

车的轮毂也附着了E Ink屏幕材料装饰:

从视频演示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辆变色车应该可以“全域控制”,也可以实现“分区变色”:

将E Ink墨水屏“贴满”BMW iX的车身,是CES 2022上宝马展现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宝马设计团队表示,大概两年前开始有了将E Ink电子墨水屏技术用在车身上的想法。因为他们调研后发现,电子墨水屏E Ink在切割、打孔后依然可以工作,或许可以将E Ink屏幕通过切割、定制后附着在车身表面。

正式设立项目之后。在分解定制的过程中,宝马设计团队使用激光扫描测量了车身外观参数,并且采用生成式设计按照汽车和表面的曲率变化打造出不同的尺寸,以此来把大块的E Ink屏幕定制成有弧度的几段、几块式设计。

最终运用激光切割电子墨水屏后,在创新BMW iX上面成功实现了车身一键变色功能。

了解E Ink技术的朋友知道,其电子墨水屏由许多电子墨水组成,电子墨水可以看成一个个胶囊的样子,直径仅为一根头发的厚度,每一个胶囊里面有液体电荷,其中正电荷染白色,负电荷染黑色。通过电压的高低转换实现正负电荷(黑白电荷)的吸引和排斥,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黑白两色。

从原理上也可以看到,它无需电力维持就能显示,也就是说只有屏幕内容需要更新的时候,才重新调整电压改变黑白电荷结构(消耗电力),所以很多E Ink电子书每一次刷新完成就可以保持现在的图形,即使拔掉电池也依旧保存。

所以当这种特性来到汽车上,一方面变色可以完成更个性化的表达,比如在车上显示文字;另外,这本身也非常贴合宝马集团这几年提倡的可持续理念。

宝马设计团队称,电子墨水屏在让车身颜色变换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能耗,可变换的车身颜色有利于提升车内舒适性,降低电气系统所需能量。例如,相比黑色,白色表面能够反射更多阳光,如若将车身颜色变为浅色,可相应减少因外部强烈阳光照射和高温对车辆内部的影响,防止中控台、仪表板等内饰过热。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将车身变为深色可有助于从阳光吸收更多热量,减少空调加热所需能耗,可有效增加电动续航里程。

同时,这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和思考。宝马利用“电子墨水”技术不断探索用户个性化定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在CES2022期间,E Ink屏幕只是宝马集团在汽车上展现“情绪表达”主题的一部分。

宝马集团负责客户、品牌及销售业务的董事诺达先生表示:“只有将丰富的情感融入惊艳卓绝的创新,才能真正打动今天和未来的消费者。我们要以人为本,以科技创造奇迹,并以智能的方式让功能更加简单便捷。通过令人置身其境的科技与卓越的设计美学,宝马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充满灵感的体验。”

除去展现个性的车身变色设计,宝马发布了四款全新主题模式,分别为“舒缓模式”(Relax)、“悦动模式”(Expressive)、“数字艺术模式”(Digital Art),以及“影院模式”(Theatre),在车内,宝马也为每个“主题模式”设计了专属声效。

分辨率为8K的31英寸超宽全景显示屏

本次展会上,宝马也首次发布了“影院模式”未来车内娱乐系统。这是一块悬浮在后排座椅的8K的31英寸超宽全景显示屏,它集成在汽车的顶篷系统中,可从顶篷延伸至前排座椅靠背。屏幕上的娱乐内容能够以16:9、21:9甚至32:9多种格式进行播放,辅以Bowers&Wilkins4D钻石环绕音响系统,主要为用户带来卓越的流媒体娱乐体验。

宝马集团也特别提到了屏幕内容将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协作,提供符合中国用户喜好的车内娱乐体验。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先生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也是数字化的关键驱动力。中国的动向将引领世界的方向,凭借‘中国优先’原则,宝马将加速推进数字化进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