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寻找极危物种 总台记者带你“探秘”天坑

时间:2021-09-19 16:46:37 |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寻找极危物种 总台记者带你“探秘”天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

金秋到!植物种子迎来采集季

今年的中秋,来关注一次特别的科考之旅今年的中秋,来关注一次特别的科考之旅

不久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对云南红河州蒙自市周边的多个天坑进行野外调查时,意外地发现了两种消失了上百年的极危物种——大花石蝴蝶和竹生羊奶子,由于当时正值花期和幼果期,科考队只是拍摄,采集了花叶标本。

△大花石蝴蝶△大花石蝴蝶△大花石蝴蝶△竹生羊奶子(幼期)△竹生羊奶子(幼期)△竹生羊奶子(幼期)

时隔三个月,恰逢秋分和中秋,植物迎来了种子采集季。中科院昆明所的科考队再次出发,这一次他们将再次深入百米天坑之中,采集种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跟随科考队来到云南蒙自天坑

用电视镜头详细记录

这次科考的全过程

科考队队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挺博士介绍,中秋前后种子采集季正式到来,上一次还是在花期。但采集工作需要经常回访,这样才能够准确掌握种子的成熟期✔️。

初次探访 遭遇“拦路虎”

△视频丨初次探访,记者和科考队队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蒙自地处云南省东南部,这里天坑分布不少,这次科考的重点是其中的冷泉天坑和老寨天坑,天坑隐藏在荆棘遍布的密林之中。

对于记者这样的“户外小白”来说,想要进入天坑,首先要过的一道关,就是要穿过这片密林↓↓

要从哪里进入天坑?在周围都是如此原始生境的条件下,找路,难。

没有路,那就想办法。就在大家忙着四处寻找天坑入口的时候,当地的司机师傅无意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大家紧张的情绪再加码。

“这里有毒蛇”

“正是云南毒蛇乱跑的时候,

雨水多、草多、树多,自然蛇就多了“

依次走进密林中,好在科考队三个月前来过,尽管草密林深,但也凭记忆找出一条靠近天坑的山路,但这条山路实在是“坑”太多了。

老天也好像在考验科考队继续前行的勇气,山路已经很泥泞了,这时候它又带来一场大雨,让行走更加艰难。

在云南,可以说一片云就能带来一场雨。刚刚在门口,还是艳阳高照;现在,就是倾盆大雨。

路难行,雨很大,连连摔跤

天坑的见面礼果然很“坑”

雨季还没过,这里的草木都在疯长,越往深处走,各种带刺不带刺的藤蔓四处缠绕;到处是自然歪倒的树枝、布满苔藓的树干,之前道路的痕迹被完全掩盖了。

就这样,有点迷路了

天坑,有什么特别之处?

△视频丨天坑,特别在哪儿?

任何一次科考活动都是对人类体力、毅力的多重考验。有些人可能对天坑还并不了解,天坑长什么样?天坑植物又有什么不同呢?

天坑俗称“岩溶漏斗”,由岩溶作用形成。从地下通向地面,四周崖壁峭立,口部或底部从百米到数百米,最大的天坑深度可达500多米。

天坑相对封闭的环境,形成了独有的小气候和生存环境,这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特例。

张挺博士说,云南蒙自地处我国三大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的滇东南-桂西区域。这一区域有很多古老的孑遗物种,如多歧苏铁、云南穗花杉、木兰科植物等,也有很多消失了百年未被发现的特有物种。很多珍稀濒危植物都是狭域分布的,仅有一两个分布点,生长环境极其特殊。

天坑往往也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大多时候只能在专业队伍的保障下,才能探究一二。

到达坑口!但新考验又来临

△视频丨困难一重又一重,到达坑口之时又遇到了什么难处?

尽管困难重重,但在科考队的带领下,借助GPS航迹图来找到出路。长期野外科考的经验,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多走了半个小时,大家重新集合,继续绕过山梁之后,又回到通往天坑的山路上。这时候,太阳也出来了。一株株不经意间发现的植物,让科考队员顿时兴奋起来。

△张挺博士:这植物(叶上珠)超酷!△张挺博士:这植物(叶上珠)超酷!

这一路上,还见识到了山姜、黄精、兰花、芭蕉等多种野生植物,让人目不暇接。但专家也提醒,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人畜无害”。一路走一路科普,艰难行走和科学脑补并行。

“痛”并快乐着!

△路上遇到的“朋友”△路上遇到的“朋友”

科考队走完蜿蜒崎岖的林中秘径后,终于来到了大天坑的坑口。这就意味着大家完成了第一个考验——穿越密林。

还以为能歇口气,教练却说

“更难的还在后面,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

从外观看,这个天坑上下至少有100米,直径70多米;从结构看,天坑北高南低,北面是绝壁,南边植被茂密,坑底宽阔,具有巨大的容积。

因为这样一个地形地势,人往往难以抵达,这样为动植物生长避开了人为干扰。但如何进入天坑,这也是一个难题,所以每一次科考都需要专业队伍助力。

科考队教练蒋俊文介绍,一般这种难度的攀岩级别大概是5.7,5.7就是必须利用绳索才可以保证安全,否则失手就容易出现生命危险。

一百年前,外国植物学家曾在云南蒙自采集到大花石蝴蝶和竹生羊奶子这两种濒危植物的标本,做过一些简单记录,此后这两种植物就悄悄消隐。

而就在眼前这个蒙自大天坑,科考队员再次在这一区域周围寻找到了这两种消失了百年的珍稀植物的踪迹,但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因此,科考队员再次入坑,进行抢救性采集和保护。

为保证团队的安全,队员们还需要进行系统训练。综合多方意见以后,科考队决定之后再进行二次探险。

在培训中

记者又会经历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一起来期待后续的天坑生物探秘报道!

(总台记者 张勤 建春 朱江 树林 张博 李卉 朱姝 为夷 尚莹 摄影 海林 则栋 云南台 文润 杨楠 胡文)

(编辑 程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