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31省份出手根治欠薪!让农民工安“薪”过年

时间:2022-01-08 11:45:29 | 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31省份出手根治欠薪!让农民工安“薪”过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春节日益临近,让农民工安“薪”无忧过年是件大事。据中新经纬统计,31省份全部出手整治欠薪,要求在2022年春节前全部清零。

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通知》称,决定从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春节前,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其他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对欠薪问题实施集中专项治理。对查实的欠薪问题要在2022年春节前全部办结。

官方表示,要扎实做好农民工返乡和节后返岗服务,加强对困难农民工的关爱帮助,深入推进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让农民工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人社部网站截图人社部网站截图

31省份出手根治欠薪

据中新经纬统计,近两个月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广东、广西、青海、内蒙古、陕西、江西、江苏、山西、山东、辽宁、宁夏、重庆、四川、贵州、湖北、浙江、安徽、河北、湖南、吉林、云南、甘肃、海南、福建、西藏、新疆、黑龙江31个省份开展了整治欠薪专项行动,查处、追罚齐发力,确保工资发放落到实处。

北京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其他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对欠薪问题实施集中专项治理。全面清查在建工程项目审批管理、工程款(人工费)拨付、资金监管情况,源头化解欠薪风险。

上海开展根治欠薪攻坚专项行动,专项行动重点关注政府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欠薪隐患。督促分包企业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任何单位不得以工程款未到位等为由克扣或拖欠农民工工资,不得将合同应收工程款等经营风险转嫁给农民工。

内蒙古自治区根治欠薪“百日攻坚”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集中开展重点领域欠薪、保障工资支付制度落实、欠薪线索查处、维权渠道不畅、隐患排查“五个专项治理”。

陕西要求,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其他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对欠薪问题实施集中专项整治。要求对查实的欠薪问题要在2022年春节前全部办结。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江西从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春节前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全面强化欠薪违法惩戒,用好用足行政、刑事、信用等惩戒手段,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对欠薪特别是恶意欠薪从严惩处。

辽宁发文要求,对查实的欠薪问题要在2022年1月30日前全部化解。本次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排查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为: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行业、校外培训机构、受疫情影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隐患的其他企业。

川渝两地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春节前,同步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加大对恶意欠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欠薪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共同维护川渝两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拖欠工资要被失信联合惩戒!

今年国家对欠薪行为依然保持高压态势,强势惩戒。

《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通知》指出,对欠薪违法行为符合“黑名单”条件的,应列尽列,予以曝光,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失信联合惩戒,使欠薪违法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人社部发布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用人单位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或者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支付工资,逾期未支付的,应将该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等有关责任人员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

华南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孙中伟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当前基本上不存在企业方主观、恶意欠薪,主要是因为企业受外部冲击而突然导致的经营中断,进而引发欠薪。此外,欠薪群体不仅是低学历、外地户籍的农民工,也包括一部分中高学历的劳动者,欠薪群体覆盖面更广。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遭遇欠薪如何维权?

如果遭遇欠薪,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是拨打统一的投诉举报与政策咨询电话12333。劳动者如果遇到欠薪问题,可以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门户网站查询各地的维权电话。北京12333热线向社会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

二是可以直接向用工所在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三是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如果就是否欠薪及欠薪金额与用人单位存有争议,劳动者可依法向本企业、企业所在的街乡、园区或行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不愿调解的,可依法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注册地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劳动者可依法提起诉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