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当医生get了滑雪技能后……

时间:2022-01-30 09:46:24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从短道速滑到花样滑冰、从钢架雪车到冰球冰壶、从北欧两项到冬季两项……这场设置了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的2022年冬奥会,注定是一场速度与拼搏的演绎。

冰雪运动是一项相对较危险的运动,容易跌倒,引起骨折、脱位、肌腱,以及半月板损伤、关节劳损等。如何做好冬奥赛场的生命守护,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安全?总台央广中国之声记者专访冬奥会国家体育场医疗保障专家、高山滑雪医生、航空医疗救援专家等,为您讲述冬奥会的医疗保障。

保障冬奥会的滑雪医生:

不仅有高超医术,还能熟练滑行

本次冬奥会开幕式主场馆国家体育场医疗官、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凌兰介绍,2021年12月,她与另一位医疗官已经进驻到国家体育馆部署医疗站点。中日友好医院选拔了骨科、外科、心脏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骨干医护人员参加志愿团队,经过6小时以上的急救知识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成为一名冬奥医疗志愿者。

凌兰表示,32名志愿者医护人员目前已经全部进场,医疗站点也已部署完毕,同时还开展了现阶段的排练任务和全要素排演任务的医疗保障工作。“我们现场携带的是奥组委规定的适应场地急救的设备,完全可以满足现场出现的急救情况。”

冬奥会赛道是速度与技巧的比拼,其中的高山滑雪项目,男子运动员最高速度会超过140公里每小时。据历届冬奥会统计,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的比例为15%至30%,其中重伤超过1%。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锐担任本届冬奥会高山滑雪赛场的滑雪医生,他所面临的挑战不仅要有高超的救治技术,更要在坡度70%的高山专业赛道上熟练滑行。

李锐说,“我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要保障好大回转、小回转、高山速降和超级大回转的运动员的安全。国际雪联有要求,4分钟内医生要到达出事点对运动员施救,实际上给我们到达的时间仅1分多钟,我们已经进行了3年培训。”

出现险情,他们背负10公斤医疗包

迅速抵达现场施救

冬奥会期间,赛道上每隔100至200米会设立滑雪医生站点。为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早在2018年,40余名医疗技术过硬又有丰富滑雪经验的医生共同组成了我国第一支滑雪医疗保障军团。一旦出现险情,他们就会背负10公斤的医疗包迅速抵达现场。

李锐介绍,团队里大部分人员都受过伤,但大家都没放弃,手术康复又回到了队伍中。“所有的艰苦训练,都是为赛事来临时能更好保障运动员的安全。”

“我们要第一时间判断出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是否有问题。呼吸循环如果不稳定,考虑是否要做气管插管,同时还要呼叫救援,医生要做出准确判断,在30秒之内快速伤检、判断、汇报,最短时间内完成包扎、处理、转运。”

直升机+3D立体模型

全力保障救援速度

冬奥会赛场还配备了救护车和救援直升机,保证救援速度。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段军表示,已经为即将来临的冬奥会做了充分准备。在航空医疗救援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转运前的评估,如果评估不到位,患者可能会在高空的飞机中接受气管插管,甚至心肺复苏等救治。

段军说,如果转运前评估到位,之后由“999”申请航路,确定转运时间、接收医院和科室,最后由专业的转院团队携带转运设备,到目的地医院对患者进行转运。

在这次冬奥会的医疗保障中,科技力量备受瞩目。作为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场地,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面积为25.8万平方米,不仅空间大还是环形多层结构,当发生救援时,如何精准定位救治地点并快速抵达,凌兰表示,他们每天步行2万步熟悉场馆设施,同时还向科技“求助”。

“高科技搭建了鸟巢的3D立体模型,上面体现了很多医疗元素,包括医疗站点的人员配备和面积,指挥者凭这张3D地图就可以总揽全局,指挥时也更清晰。”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