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老鼠:小热带鱼性情大变,居然是老鼠在搞鬼

时间:2023-01-18 13:45:11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小热带鱼性情大变,居然是老鼠在搞鬼,希望以下小热带鱼性情大变,居然是老鼠在搞鬼的内容对您有用。

Pomacentridae雀鲷(

)是一种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快乐小鱼,它们当中大多数居住在海洋中,还有少数分布在淡水或半咸水水域。这些小鱼经常出没于海底珊瑚礁群之间,吃一些小型甲壳类动物、浮游生物或者藻类。

这些小鱼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领地,不会让别的鱼入侵,有些雀鲷甚至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领地内度过(比如火红锯眶雀鲷,Stegastes adustus)。一些雀鲷还会在领地内养殖藻类作为口粮,所以它们还有个“海底农夫”的称号。

有些藻类富含纤维,而雀鲷缺少相应的酶来消化这些纤维质,所以它们只吃其他口感更好的藻类,比如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

“海底农夫”们会把不好吃的藻类清除出去,吐在“田地”外面,只留下好吃的藻,也会清除岩石上的沉积物,为藻类留出生长空间。这些雀鲷会精心呵护自己的“田地”,移走闯入的海胆或者海星。

科学家发现有种聪明的雀鲷(长鳍雀鲷,Stegastes diencaeus)甚至会为了吃上一口好吃的藻,努力保护领地内浮游的糠虾,因为糠虾的粪便是藻类的肥料,能让它们长得更好。虽然雀鲷也吃类似的小生物,但是它们对这些小虾似乎格外网开一面。

最近几年,一些珠点固齿雀鲷(Plectroglyphidodon lacrymatus)似乎改变了它们的习惯,把自己的领地圈得更大了,但是对领地内的外来者减少了一些敌意。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些领地意识超强的小鱼做出了让步?

经过研究人员抽丝剥茧地调查,发现其中的关键居然和老鼠有关。

说起老鼠,我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城市中阴暗潮湿、垃圾成堆的角落,很难想象美丽的珊瑚礁和生活在这里的可爱小鱼怎么会受到它们的影响。

这些行为奇怪的小鱼生活在印度洋的的查戈斯群岛附近,这些岛屿本来是没有老鼠的,最早在 18 世纪,一批老鼠跟着欧洲的船队来到这里,由于没有天敌又什么都吃,它们越来越猖獗,繁衍了一代又一代。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入侵事件。啮齿类动物的入侵非常难以根除,因为它们的生存能力实在太强了,食谱从谷物到水果,从昆虫到小鸡,甚至连蛋壳和人畜粪便都吃。现在全球 80% 以上的岛屿都有老鼠的踪影。

在自然情况下,岛屿跟大陆长期隔绝,发展出了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很多本土物种会因为入侵物种的出现而惨遭打击,渡渡鸟就深受其害。

渡渡鸟灭绝的原因除了人类猎杀以外,也和生物入侵有关。随着人类踏足毛里求斯岛,老鼠、猫、狗和猴子等动物也一起来了,渡渡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让它们在被人类发现后的 200 年内彻底消失。

拉特岛(Rat Island)是阿留申群岛中一座无人定居的岛屿,它的名字直译过来就是“老鼠岛”。1780 年,一艘日本海船在这里搁浅,船上的老鼠跑到了岛上,成为入侵物种,这是岛上第一次出现老鼠。后来老鼠的肆虐导致这里很多海鸟灭绝,直到人们开展了大规模灭鼠运动,才又让一些海鸟来到这里筑巢。

回到印度洋的查戈斯群岛,这里有些岛屿有老鼠入侵,有些没有。海鸟,尤其是集体筑巢的海鸟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它们的鸟蛋以及幼鸟都是老鼠的食物来源。来自英国兰切斯特大学生物学院的 Rachel Gunn 博士发现,在没有老鼠入侵的岛屿上,海鸟密度是发生入侵的岛屿的 720 倍。

海鸟变少后,鸟粪都少了很多。鸟粪中富含氮等营养元素,可以促进珊瑚和一些海底植物以及海洋鱼类的生长,对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有老鼠生存的岛屿周围,海洋中的氮减少了 251 倍,导致珊瑚礁上的藻类失去了大部分营养来源。

在没有老鼠入侵的岛屿周围的海域里,“农夫”雀鲷依然在勤勤恳恳地守护自己的领土,它们会尽力赶走胆敢进犯自己领地的鱼,因为自己“田地”里的藻类营养丰富,即使耗费精力一战也是值得的。

而在有老鼠入侵的海岛周围,雀鲷就没那么上心了,它们似乎不屑于花费精力去呵护这块贫瘠的“农场”。虽然它们依然在打理自己的“田地”,会清除杂草,想办法增加藻类的养分,但是这些努力跟鸟粪的滋养相比,显然不值一提。

生态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当中,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使整个系统发生一系列改变。老鼠的出现使海鸟减少,从而影响到了海洋中的鱼类,这已经出现了跨生态系统的改变。

要想恢复之前的生态系统,现在看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灭鼠。虽然根除老鼠很难,但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不过目前的灭鼠方法主要是从空中向岛上抛洒毒饵,不知道这么做对岛上其他的生物有多大的危害性。

长期来看,如果能消灭老鼠还是好处很多的。至少可以扩大雀鲷的种群规模,也有利于丰富珊瑚礁的群落组成,增强生态系统恢复力。

参考资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作者:万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