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西线无战事》作者雷马克,一个多面的伟大的怀疑论者

时间:2021-04-26 16:46:21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西线无战事》作者雷马克,一个多面的伟大的怀疑论者

雷马克(1898-1970)雷马克(1898-1970)

他是人道主义者,他是风度翩翩的花花公子,他为纳粹所憎恨,并为纳粹褫夺了国籍:他的《西线无战事》1929年出版,当时的发行量高达500万册,取得了“欧洲亘古以来书业的最大成就”。2020年是他逝世了五十周年(1898-1970)的日子。他就是我要说的德国作家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他出生于德国的奥斯纳布吕克(Osnabrueck),父亲从事书籍装订工作。他先在师范学校读书,后被征入伍,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曾5次负伤,战后补修母校的课程,后曾当过老师,做过记者。也算是机缘凑巧,福星高照,这位钉书匠的儿子取得了贵族的称号,被封为“布赫瓦尔德男爵”,他开始写起了小说。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没想到写作这个行当这么艰难。他想起托马斯·曼的话:“写作对于作家来说比对任何其他人都要艰难得多。”可他却留下了13部长篇小说。另外他还发表了三个剧本,若干形式多样的电影脚本;诗歌、短篇故事、报告文学等等也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的作品曾被译成五十五种语言,并被拍成电影。

他对生活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并将其诉诸笔端。在给友人的信中他曾经这样写道:“两年来陷于忧郁和怀疑之中,不愿见人,也不想独处;只想封闭一下自己,寻找清澈见底的正能量。可这又何其艰难。有时觉得,为时已晚。”于是便在灯红酒绿中,在音乐之声中,寻求安慰。

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

(Im Westen Nichts Neues)

出版,就像是平地响起一声焦雷,将这部作品送进文学史的殿堂,成为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小说写的是,一战中一个名为鲍尔·博伊默尔的青年在学校教师的鼓动下,参加了志愿兵,开赴西线。在前线他修筑堑壕,侦察敌军动向,看管俘虏,还要和虱子老鼠交锋;最为恐怖的是开枪杀戮。在一次探亲假中他回到家乡,见到家乡的父老却是寡言少语,不愿言说他在西线的经历,只是说:“西线无战事。”1917年鲍尔负了伤,被送进杜伊斯堡的野战医院。住院期间向受伤的战友交流其战争的经历。小说以冷峻、清醒、调侃的笔调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恐怖和荒谬,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当时“迷惘一代”的心态,以及他们的觉醒,从而引起千万人的共鸣。新版《西线无战事》,李清华/译,译林出版社,2021年4月新版《西线无战事》,李清华/译,译林出版社,2021年4月雷马克不仅才华出众,而且还风流倜傥,颇得女人缘。曾和好莱坞演员黛德丽、格莉特·嘉宝传出绯闻。新版《西线无战事》中的插图新版《西线无战事》中的插图

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他又有多部长篇小说问世:《三个战友》《黑色方尖碑》《老天无无宠儿》,这些反映了“失落一代”的幻灭;《流亡曲》(又名爱你的亲人近人)《凯旋门》《里斯本之夜》,以及作家死后一年出版的《天堂阴影》,这些都描写了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流亡者的生活。其中《凯旋门》最为成功。这部作品故事情节曲折,采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手法叙事。一朵是爱情,一朵是复仇,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言情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不参加任何社团,任何政治活动,追求的只是自己“纯粹”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人公处处闪耀着作者本人的影子。雷马克的有些作品结构有些松散,情节也不那么紧张,而《凯旋门》结构紧凑,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其英译本先在美国问世,先声夺人,引起轰动,成为畅销书,发行了200万册以上,从而赢得了文学上的第二次的辉煌。

雷马克写作的主题乃是生与死,爱与恨中的人性,为此他俘获了广大的读者,或者用现在的话来说,他赢得了不计其数的粉丝。可是有些“粉丝”一旦面对他的艰深一些的文字时,就会知难而退;而高雅文学的圈子无法否定雷马克的文学成就,可也懒怠认可他。比如说,被称为“文学沙皇”或“文学首长”的马策尔·莱希-拉尼茨基(Marcel Reich-Ranicki)就曾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发文说,对雷马克他从来没有感到什么特别的兴趣,他并没有“在德意志文学中发挥什么大的作用”。他认为《西线无战事》讲述了20世纪开始时所发生战争的日常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口味或者说审美观与千百万人的口味或者说审美观并没有巨大的差异,大家都为“果然不出我之所料”而欣喜。

“人以群分”,人类有相隔的一面;人类又有相通的一面,如果它涵盖了人类最普遍的感情,那它就会超越时空,传颂千古。尽管对雷马克的作品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但是有一点是众口一词:它们是时代的见证。直到今天,雷马克的作品还是人们所喜爱的读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