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更多“双一流”,能成就一座城市吗?

时间:2021-03-16 19:46:47 | 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更多“双一流”,能成就一座城市吗?

作为城市内生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高校资源的多寡,向来被视作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城市间竞争日益激烈,积极创建“双一流”或筹建新高校,成为不可忽视的新趋势。

“双一流”,都想建

“双一流”的吸引力有多大?

以教育大省江苏为例,根据公开资料,江苏目前拥有“双一流”高校15所,仅次于北京,比上海还多1所,是浙江的5倍。尽管如此,江苏仍在谋求更多的“双一流”。

该省近日印发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江苏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进入全国前列的高水平大学达到20所,其中省属高校达到11所,省属高校中新增2-3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10%。

上述目标并不是纸面上的指标,江苏辖内各市早已开足马力。

例如,今年2月初,“最强地级市”苏州和东南大学签约,双方将在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共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另有消息称,苏州还将迎来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一流大学。过去几年,苏州还“疯狂”引进国外名校——牛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等顶尖名校都在苏州“落子”。

为了引进名校,丰富自身高等教育资源,苏州给钱、给土地、给政策、给资源,可谓不遗余力。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为例,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与中国农业银行新区支行、招商银行苏州分行等13家银行,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项目建设提供30亿元金融支持,助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项目建设。

不仅是苏州,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江苏镇江提出,支持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

教育大省江苏尚且如此,其他省份的动力无疑更足。

例如,浙江温州在“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支持温州医科大学争创“双一流”。山西发布《关于推动高等教育“1331工程”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后5年,要重点推动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3所高校率先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海南明确,将加快推进几个重点教育园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累计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40所以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有不少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为当地发声。

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院长崔田指出,一批新兴的区域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宁波等,高等教育资源总量少、层次不高,全国高校布局不够合理。他建议,进一步扩大“双一流”高校建设规模,向新兴区域中心城市统筹布局。

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确认,西湖大学最快将于2022年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5个专业。西湖大学定位于研究型高等学校,此前仅招收博士研究生。

好资源,怎么用

针对各地大力吸引高校资源的做法,评论者莫衷一是。赞成者认为,筹建新大学,可以丰富当地的高等教育资源,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尤其是软实力;反对者则认为,教育已过了快速扩张的年代,一些地方的高校已面临生源危机,不宜再筹建新大学。

“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首要职责是基础教育,但很多地方都把高等教育发展作为政绩亮点,新一轮教育发展存在同样的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中国高校数量近3000所,很多地方本科院校仍办得上不上下不下,学校的生均经费不足2万元,再建新大学,教育质量恐怕很难保证。”

熊丙奇表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高等教育不要追求规模扩大,而必须重视质量提升。

熊丙奇强调,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围绕排行榜来打造大学。对地方政府来说,要以改革思路发展高等教育,即必须推进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的改革,不解决高等教育行政化问题,不可能办出一流大学。“因此,要推进高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这是高校提高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博士孙文华看来,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也拥有充足的人才和落户居民来源。“高校落地一方面能带来生源和人口,为促进当地经济提供消费需求。”孙文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人才、技术、信息、大数据等要素,高校落地将带来研发、创新和人才资源,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力驱动力。

孙文华认为,高校可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起到创新策源地和要素供给方的作用。“但是,高校与地方经济的融合,需要促进产业与研发之间的联动关系,加强产业和人才培育的联系。例如,江苏的职业教育发展较快,这主要得益于江苏近几年大力发展制造业。”孙文华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