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科学脊梁钱学森:深怀爱国之心 砥砺报国之志

时间:2021-10-01 17:46:38 |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科学脊梁钱学森:深怀爱国之心 砥砺报国之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一批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家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始终以祖国为根系,以报国为使命,将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

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

——钱学森 1958年9月24日

近日,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在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的同时,天舟三号飞船发射并成功对接空间站,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位终生心怀祖国的科学家钱学森。

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展出的一封钱学森写于1955年6月的信件洋溢着他归国效力的满腔热忱。钱学森写道:“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学森这几年中惟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钱学森始终以祖国为根系,以报国为使命。1935年,钱学森作为公派赴美留学生进入美国麻省理工航空系学习,28岁时,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火箭专家。优厚待遇面前,他却决心回国,几经波折,直到1955年才登上归来的轮船。钱学森说:“我打算竭尽努力,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归国仅一个月,钱学森就迫不及待地深入东北考察调研,开国大将陈赓还专程从北京赶来接待他。

钱学森:他就问我,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我那个时候正憋着一肚子气,中国人怎么不行?所以回答很干脆,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陈赓大将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说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

1958年9月24日,钱学森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笔墨中蕴含着他为党奋斗终生、报国矢志不渝的决心与信仰。新中国百废待兴,国防建设刻不容缓。当时他肩负的国家重任就是,为新中国造出第一枚导弹。

时任钱学森学术秘书 陶家渠:当时我们国家整个的连元器件、炼钢水平相当低,连那个电阻电容都做不出来。

困难重重,钱学森就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艰苦的岁月里,钱学森和其他专家唯有夜以继日来克服无数难关。报国心切,唯图力竭。

钱学森:我们这帮人可以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什么问题都觉得可以解决,只要努力。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仿制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64年7月9日,“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不辱使命、为国尽责,钱学森亲手缔造了“东风”导弹,让新中国“导弹之路”步入“快车道”;把导弹与原子弹这“两弹”结合,组成有实战价值、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航天事业取得开创性突破。

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同样得益于战略科学家钱学森的前瞻性规划。他一手创建了中科院力学所,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国家需求调整学科方向。2003年神舟五号飞行590秒后摆脱了地球引力,浩瀚的太空终于迎来第一位中国人。探月工程、火星探测,这些都离不开钱学森的付出与坚持。

中科院力学所所长 刘桂菊:钱老这一辈子,都是面向国家需求,制定了力学所的办所的方针是工程科学思想,要把工程和科学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来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

作为战略科学家,钱学森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勾勒发展方向,他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技领军人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正在科学家群体中薪火相传,建设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的科学脊梁正在不断挺拔延伸。(总台央视记者 刘鑫 张立雷)

(编辑 李金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