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神奇”的动物在上海|“穿游亿万年”的胭脂鱼

时间:2021-10-04 09:46:05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神奇”的动物在上海|“穿游亿万年”的胭脂鱼 来源:澎湃新闻

黄桅设计

魔都上海,都市与野性并存。在开阔与隐秘的地域,人和动物不期而遇。

居于上海的獐、貉、猕猴、胭脂鱼、震旦鸦雀,是我们的动物邻居。于上海而言,它们中有的是土著、外来客,还有的经历了从消失到重归。人类社会忙碌运转,动物邻居带来惊喜、美好与“麻烦”。

城里生活,并不简单。动物们努力适应环境,它们在小区、绿地、湿地公园默默演进,繁衍生息,寻得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城市努力更新。上海正布局更多人与自然亲近的空间,要累计建成20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恢复、新建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近6300余亩,给更多野生动物成为“市民”的可能。

从“园在城中”到“城在园中”,人与动物如何共享城市,上海已给出答案:“十四五”期间,构建公园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市,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探索最佳实践。更长远的目标也已规划好,到2035年,一座生态之城将基本建成。

初春时节,长江流域,胭脂鱼溯流而上,砾石急流中,产卵繁殖。

秋后退水,回到干流,胭脂鱼在深水处越冬。

性成熟后,胭脂鱼变为红色。网络图性成熟后,胭脂鱼变为红色。网络图

胭脂鱼,又名黄排、粉排、火烧鳊、一帆风顺,幼时黑白相间,成熟后,色若胭脂。

亿万年前的中生代,胭脂鱼祖先就已出现。如今,胭脂鱼科近80种鱼类都留在北美,中华胭脂鱼成了东亚“独苗”,生活于长江水系。

长江浩荡奔流6387公里,胭脂鱼曾是浪中“名角儿”,上中下游都有它的倩影。后来,因为酷渔滥捕等各种原因,胭脂鱼数量锐减。1989年,胭脂鱼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如今,胭脂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相当成熟,每年在长江沿岸有大量放流。即便如此,它在江水之下的生活仍然是谜——人类无从知晓它从养殖场跃入浩浩江水后的旅程。

但可确定的是,它们在无意间勾连起亿万年的自然演变、几十年来的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大到长江生态,小到河水治理。在这悠悠岁月长河里,鱼的生存注定和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放流希望

初秋午后,上海浦东,阿顺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里,胭脂鱼在悠游。

阳光透照进养殖棚屋内,活水源源不断注入鱼池。幼鱼在清水里挤作一团窃窃私语,大鱼在浊水里相互追随。

胭脂鱼幼鱼在鱼池里挤作一团。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胭脂鱼幼鱼在鱼池里挤作一团。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从养殖场鱼池里捞起的胭脂鱼。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从养殖场鱼池里捞起的胭脂鱼。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

水产场创办人是老黄,2002年起养胭脂鱼,二十年从未间断。选胭脂鱼的理由很简单,“好看呀,一帆风顺,要讨个彩头。”

初办水产场,老黄每天奔走于鱼池间,“大夏天,裤衩破草帽,巡场一天走几次,晒得么么黑”。现在,70岁的他把更多的活儿交给员工,在办公室通过监控关注鱼儿。养胭脂鱼也不是为了市场销售,而是供给放流和科研。

2009年起,上海每年在长江口放流胭脂鱼,今年6月6日放流了10200尾,13年来累计放流数量超过45万尾。

放流是为了补充种群数量,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锦辉说,近年来,长江口水域持续能监测到胭脂鱼,表明增殖放流有了明显成效。

为了保护长江鱼类,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启动。陈锦辉说,“十年禁渔”对胭脂鱼保护一定有积极作用,也能逐步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过自然积累需要时间。

胭脂鱼和中华鲟等待被放流。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摄胭脂鱼和中华鲟等待被放流。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摄

一种很多人连名字都没听过的鱼,为什么值得在意?

“我们一直在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载体是什么?它可以是一条鱼。在长江这么大的环境里,如果水体坏了,空气坏了,长江无鱼了,人类可能也生活不下去了。人和动物一定是共生共存关系,所以保护一条鱼最终是保护人类自己。”陈锦辉说。

鱼与上海

除了养殖放流,胭脂鱼与上海,还有更广的交集。

2002年,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苏州河水治理也提上日程。其实苏州河水已治理数年,但什么可以证明水质好坏?

当时在上海水产大学(现为“上海海洋大学”)任教的唐文乔提出,在苏州河放养胭脂鱼作为指示生物,“假如养得活,说明水已经比较好了”。他认为,整个长江都有胭脂鱼分布,苏州河以前肯定也有。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各方支持,当时的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市民有望在苏州河内发现胭脂鱼的身影”传开来。

胭脂鱼经历了繁盛、濒危到人工续命的过程,如今每年在长江沿岸有大量放流。 视频拍摄:陈悦 剪辑:彭友琦 (02:05)

2007年4月,胭脂鱼被投入苏州河南岸的活水公园“梦清园”试养。苏州河水过滤后流入园内,胭脂鱼生活一年,健康生长。

唐文乔团队又将苏州河水运到实验室,再次试养,不料“鱼表面鳞片颜色变得不正常,像白化病一样”。

论文《胭脂鱼部分血液学指标测定及其对苏州河水的响应》记录了实验结论:苏州河有机毒物和重金属对胭脂鱼有胁迫;也给出建议:改善溶氧和消除有毒微生物应是下一阶段苏州河的整治方向。

当然,如果你想见到胭脂鱼,面对面的机会,在上海海洋水族馆就有。

中国区一号展缸里,假山石上布满凹洞,胭脂鱼和中华鲟、鲈鲤生活在一起,各自游得气定神闲。没有传说中的“浓妆”,只有黑白灰,胭脂鱼在展缸里毫不起眼。

上海海洋水族馆中国区一号展缸,胭脂鱼和中华鲟生活在一起。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上海海洋水族馆中国区一号展缸,胭脂鱼和中华鲟生活在一起。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

经历了亿万年繁衍进化,它们变得与世无争,熟悉的人都说它“文静”“优雅”。

“它们都是慢性子,养在一起也不打斗。”水族副主管杨杰说,“胭脂鱼不像其他鱼那样打架抢食,有时喂饵料,它可以吞进去吐出来、吞进去吐出来,很慢很悠闲。”

每到喂鱼时间,水族师手一伸,胭脂鱼便聚集过来;饵料一投下,立马散开,各自觅食。潜水员清洁展缸,“较大的胭脂鱼喜欢围着人转,它以为你要喂食,就不停用嘴去吸你的头套,吸你的手,很亲切。”

在海洋馆的闭环环境中,胭脂鱼生活安逸,无病无灾。要说意外,杨杰只碰到过一次。水族师发现一条胭脂鱼肛门红肿,兽医检查后发现,胭脂鱼吞食了一块大鱼肉,里面有一根刺,吞下后无法排出,戳穿了肛门。经过手术取刺,这条胭脂鱼康复后重返展缸。

“在自然界,大鱼吃小鱼,鱼刺连皮包裹在胃里,胃酸可以消化。但我们投喂的是切块鱼肉,可能鱼刺戳出来,吞下后没法很好消化掉,排到肠道那个位置,一不小心就戳穿了。”杨杰解释。

水质清澈,进食无忧,没有天敌,水族馆里的胭脂鱼近乎活在“天堂”,唯一遗憾,是还没出现人们期待的那抹艳色。

黄排、粉排、火烧鳊、一帆风顺,胭脂鱼各种俗称的背后,是它形色多变的一生。幼鱼黑白相间,三条黑色横纹缠绕全身,背鳍高耸;鱼慢慢长大,横纹消失,一条宽黑纹横贯全身;性成熟后,胭脂鱼遍体发红,宽黑纹化为绛红色,明艳醒目,因此它也得名“亚洲美人鱼”。但胭脂鱼变色,并不容易。

回苏州河?

唐文乔也很难养出那抹艳色。

他曾鼓励学生在实验室喂养胭脂鱼,把黑黑小鱼养成胭脂色大鱼,研究生、本科生都参与进来。

胭脂鱼幼鱼,体侧各有3条黑色的横纹。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胭脂鱼幼鱼,体侧各有3条黑色的横纹。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随着胭脂鱼长大,三条黑色横纹消失,代之以一条横贯全身的黑色条纹。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随着胭脂鱼长大,三条黑色横纹消失,代之以一条横贯全身的黑色条纹。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

为鼓励学生,他吹牛皮说:“野外要六七年性成熟,人工养得好提前两三年成熟也有可能。”四年过去,学生毕业了,胭脂鱼也没能养大,更没有胭脂色。

“违背规律是不行的,即便营养好,体型养得足够大,没有性成熟也不会变色。”他无奈感慨,“胭脂鱼性成熟慢,还需要合适的水体,很难弄的。”

2019年左右,唐文乔团队再次调查苏州河,水质明显改善,鱼类多达三四十种。此次采访,他回想起那个没完成的畅想——苏州河里,胭脂鱼游。

唐文乔说,希望有一天,他们能重新在苏州河里放流胭脂鱼。“鱼很漂亮,小的一帆风顺,大的如美人鱼;而且苏州河红虫多,营养丰富,养的鱼肯定肥肥的,人什么也不用喂”,并在鱼体内植入声纳装置进行追踪,他说:“在河边挂几个显示屏,只要监测到胭脂鱼就滋滋叫,市民听了也高兴。我想想都兴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