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整改不留余地,央行要求网络平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断直连”

时间:2021-07-08 19:46:40 | 来源:《财经》新媒体

文/张威

编辑/袁满

《财经》记者从多方信源获悉,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于近日给网络平台机构下发通知,要求网络平台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

这一要求并非新的指令,而是前期整改要求中的应有之义。

2021年4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以下简称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13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约谈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网络平台普遍存在无牌或超许可范围从事金融业务、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监管套利、不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严重违规问题。

针对当前网络平台企业从事金融业务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金融监管部门提出了七大整改要求,其中一项便是打破信息垄断,严格通过持牌征信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

按照这项整改要求,网络平台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须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

据《财经》记者了解,上述各机构已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初步整改方案。央行征信管理局之所以再次发布通知,叫停网络平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直连行为,源于上述一些机构的整改方案中依然存在直接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况。

一位垄断话题领域的专家向《财经》记者表示,网络平台将个人数据与金融产品结合,国内互金发展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现在的模式下等于所有的APP都在做个人征信业务,严格说其实是不合规的。“当然,这与中国征信业滞后也有一定的关系,使得互联网企业有了套利空间,此外,与中国中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业务本身滞后也有关。”

一位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向《财经》记者表示,这些平台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支付为基础,通过支付业务去收集数据,然后再在支付的基础上去叠加更高层次的金融产品的推广。它的好处大家都能看到,它是现代商业的基础,能够促进数字化转型,甚至带动实体行业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杠杆率的问题,用户数据采集的问题,进而产生“二选一”竞争等,它慢慢形成了一种垄断生态。这样对用户权益保护,甚至整个经济发展都存在危害。

上述垄断话题领域的专家表示,如果政策执行到位,对各类手机APP将数据价值通过金融业务变现的路子大大收窄,或者说基本堵上了。

一位资深研究者向《财经》记者表示,从大的市场机制维护方面,强化反垄断意在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这是最顶层的。监管部门强调金融合规经营,持牌经营,服务实体、服务普惠、服务金融消费者,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安全等。这些都属于广义的行为监管范畴,体现了行为监管作为“双支柱”地位的持续提升,这也与国际经验相符,企业要适应这一监管气候。

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工作至关重要。近日,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的朱沛庆,与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克什克腾旗支行的杨丽娟联名撰文建议健全个人隐私权益保护制度。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个人信息的范畴。

第二,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企业应严格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管理要求,开展互联网征信活动,同时进一步加强大数据的信用信息收集和使用监督能力,为大数据的信用信息收集提供有力支持。并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加强失信人失信惩处力度,如有严重失信行为,应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是加强信用信息的监督管理,确保信用信息的安全。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着力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和互联网信用信息收集数据库,通过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多条渠道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才能在有效防止信用风险发生的同时,提供互联网信用信息收集数据安全的全面保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