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建筑遗产在社区|杨浦滨江“南厂北居”的过往

时间:2021-07-02 12:47:04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建筑遗产在社区|杨浦滨江“南厂北居”的过往

2011年,几位居住在上海杨浦区的志愿者发现聂家花园正在被拆除,联系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希望能借助基金会的力量把这栋老建筑保留下来。在阮仪三老师的呼吁下,聂家花园主体建筑得以保留,随后志愿者们还自发制作了《杨浦历史建筑:民间版》地图册,拍摄和记录了许多当时未被列入保护名单的历史建筑。一晃十年过去,当年地图册上的建筑有20处被新增为第五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或文物保护点(单点建筑居多),3处重建,仍有13处被列入了征收范围(成片建筑居多)。2021年6月20日,正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刚过不久,由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和澎湃新闻·城市漫步联合主办的“南厂北居的杨浦滨江”志愿者座谈和漫步活动在杨树浦救火会旧址开启。本文整理自志愿者张海隽在分享会上的讲述,海隽也是当天漫步的主要带领者,她以过去杨浦滨江的三个“南厂北居”的社区作为线索,带我们感受今日发展背后的变迁。

“南厂北居的杨浦滨江”漫步纪实。片末彩蛋:杨浦消防救援站队史馆讲解。 视频拍摄:董怿翎 沈健文 录音:王越洲 剪辑、包装:董怿翎 字幕:刘懿琛(11:04)

我并不是以一个建筑专家的视角,更多地是从一个生活化的视角来看待杨浦。就像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的秘书长丁枫在开场白中讲到的,不少上海人,甚至我身边的小伙伴,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可能从来都没来过杨浦。或许人们只知道很漂亮的杨浦滨江,知道那些工业建筑,而我是因为从曾祖父那一辈开始就在杨浦生活和工作,所以对杨浦有感情,她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2011年我和在座的几位志愿者伙伴一起制作的《杨浦历史建筑:民间版》这本地图册中的一些地点,它们在经过了时代的变迁之后,变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当时基本上是以整个杨浦的平凉街区为主线,调查范围是从大连路一直到杨浦大桥的这片区域内的历史建筑。国棉九厂旧址 周仰 摄国棉九厂旧址 周仰 摄

前两个月我们复盘了一遍。过去十年中,这本地图册上有差不多20处建筑在地图册出版之后被新增为文物保护点,或者被新增为第五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以单栋建筑居多,比如杨树浦救火会旧址、杨树浦路巡捕房和警署。有3处建筑重建过,有一些是拆掉之后做了仿古修复,或者像太平报恩寺这样,完全拆掉之后造了一个新的建筑,但它还是变成了文物保护点。

这里面也有13处地点已经被拆掉或者处于正在征收的过程中。一部分建筑被留下来了,一部分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地消失了。但这些建筑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相辅相成才构成了完整的社区,正如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三条主线(三个社区)。

第一条主线是聂氏家族和恒丰纱厂,也是我们志愿者小团队从2009年开始跟踪的。

聂家花园由清末上海最后一任道台聂缉椝家族所建,聂家花园当时被拆引起了我们关注,后来呼吁保护这个建筑,再后来出了这本地图册,都是因为聂家花园的历史渊源。(左)2009-2010年聂家花园遭遇拆除时的样子(右)2017年聂家花园完全修缮后的样子 作者供图(左)2009-2010年聂家花园遭遇拆除时的样子(右)2017年聂家花园完全修缮后的样子 作者供图

其实聂家花园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看到的这个三角尖顶,那也是曾纪芬——崇德老人,曾国藩的女儿,聂缉椝的妻子——住的地方,中间是有个大花园。后面还有一排,就是他们的后辈族人住的地方。花园旁边,聂家将一大块地捐给了当时的工部局建造学校,最早叫华童公学,后来有一段时间叫缉椝中学。这个学校今天还在,成为了市东中学。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变迁,它依然以其本来的功用留了下来。

有了学校,有了住所,聂家还要发展实业。在杨浦,他们办的比较有名的实业叫恒丰纱厂,原址在今天的许昌路杨树浦路一带,最早是李鸿章办的机器织布局。聂家基本上是靠这家厂来生活和营收的。

有了纱厂,就要有工人住的地方。这就要讲到八埭头的起源——埭,其实是一个量词,就是指一排房子,八埭头就是有八排房子。八埭头原来在通北路134弄,是恒丰纱厂以前的工人住的地方。现在,虽然八埭头这个地名还在,但是它的起源已经没有了,整个街区已经几乎全部拆除,只剩余了几幢房子。杨树浦水厂及周边住宅群地图 作者供图杨树浦水厂及周边住宅群地图 作者供图

第二条主线是杨浦比较有名的杨树浦自来水厂。

在地图上我标注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 1号位是工厂,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哥特式建筑。除了工厂以外,它的生活区也很鲜明,比如杨树浦路上的2号位和3号位,就是上水公房。2号位也叫罗宋公房,因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白俄人也被称为罗宋人。3号位比较像石库门,它是中国工人居住的地方。4号位是水厂捐建的一个子弟小学。5号位是一个独栋的房子,类似于比大班等级稍微低一点的高级管理人员住的地方。6号位我们叫英国公房,是原来比较高级的英国工程师住的地方。

罗宋公房当时就有网球场,上水公房的石库门房子边上有篮球场、排球场,还有足球场。今天你很难再在市中心找到一个过去留下的英制的足球场,而这一块是比江湾体育场更早建造的比较标准的英制球场。罗宋公房的细部 作者供图罗宋公房的细部 作者供图上水公房里的英制足球场 作者供图上水公房里的英制足球场 作者供图

我们看到,龙江路上已经挂牌了作为历史保护建筑的英国公房和高级管理人员住宅。以杨树浦路为界,除了工厂以外,这里还有很完整的生活社区。罗宋公房曾经也有斜坡、屋顶和壁炉。它的围墙跟自来水厂的围墙是同一种风格,也像城堡似的。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英国公房,背后是陆家嘴三件套。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细节,比如信箱的开口处写着letters和花缸。从差不多100多年前一直到今天,这个社区还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我们不知道它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英国公房内景 周仰 摄英国公房内景 周仰 摄

第三条主线是纱厂。

杨浦沿杨树浦路一路上除了有水厂、电厂、煤气厂以外,还有很多纱厂。纱厂有中国人建的、也有英国人建的,比如怡和纱厂,还有日本人建的,比如上海纱厂。所以其实纱厂有比较多的变迁,我会挑几个跟大家讲一讲。

首先是公大纱厂,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三宿舍,简称纺三。在许昌游泳池边上那幢楼,你还可以看得到上面有公大纱厂的图案。这个社区本身也有学校、医院、庙堂,所以它也是一个很完整的社区。

在这一轮(2020-2022年)上海市三年旧改中,被征收的是公大纱厂后面的马房和碉堡的部分。由于那时的居住等级不同,造成小区内建筑形制的不同。现在纺三被分为前后两部分。前纺三是挂牌的历史建筑,小区内是花园洋房,越往前开面越大,等级也越高。后纺三最早是给马住的,所以现在看来居住环境不是特别好。纺三小区的这幢房子门牌号是“特号”,没有任何数字,它曾经做过日军的司令部。 周仰 摄纺三小区的这幢房子门牌号是“特号”,没有任何数字,它曾经做过日军的司令部。 周仰 摄另一间上海纱厂也有很多演变,后来一度被三井洋行收购。它的车间在齐齐哈尔路的一侧。它也有很多的住宅,比如说在江浦路,我们今天依然看得到那一幢被平移过的建筑,我们叫“西门宿舍”。最早像西门宿舍那样的建筑共有16幢,目前只剩一幢。前两年造地铁的时候,为了把那一幢楼留下来,新建不久的商品房被拆除。这是一个还蛮有意思的轮回。齐齐哈尔路205弄 周仰 摄齐齐哈尔路205弄 周仰 摄除了洋房之外,福宁路99弄是在纱厂工作的中国人住的地方,也是大家可能从小在课本里读过的“包身工”居住的地方。齐齐哈尔路205弄是日本式洋房,曾在里面居住的是职位相对高一点的管理人员。它没有被乱搭建的时候,还是一个比较漂亮的日本式花园洋房。它还有很多细部,例如老式的消防栓和公共租界时的界碑。齐齐哈尔路205弄内的老式消防栓和地界碑 作者供图齐齐哈尔路205弄内的老式消防栓和地界碑 作者供图

因此我们看到,现在的杨浦滨江这一带过去的社区风格基本都是南边沿黄浦江的地方有厂,北边有居住的地方。按照不同的等级,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大社区里。

(作者海隽系杨浦居民,历史建筑爱好者。实习生杨薏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