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曹卫星委员:建议建国土资源天空地立体化遥感监测“一张图”

时间:2021-03-10 12:46:40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曹卫星委员:建议建国土资源天空地立体化遥感监测“一张图”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记者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民盟中央副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曹卫星提交了题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的大会发言,建议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创新土地资源供给与管理方式,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构建国土资源天空地立体化遥感监测“一张图”,并融合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建立实时监管和数据共享平台。发展“规、批、供、用、修、查、登”全流程数字化国土管护新体系,推进自然资源治理高质量发展

曹卫星表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虽多,但适宜高强度开发利用的较为有限,只有180万平方公里,且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优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国土空间格局,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保发展、保耕地、保生态的多重压力,必须走土地资源科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新路子,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曹卫星表示,一是建设用地开发不够合理。2018年北京、上海等6个超大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平均为29.4%,但部分城市接近或超过50%,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影响可持续发展。同时,全国建设用地的地均GDP较低,每平方公里2.23亿元,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

二是农业用地单位产出不高。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9亿吨,亩均产量约370公斤,这与南方吨粮田及北方高标准农田的产出水平相距甚远,农用地产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生态用地潜力有待释放。截至2018年底,全国土地复垦率不足4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水平。我国尚有工矿废弃用地、盐渍化耕地、中度以上石漠化土地等3.7亿多亩,这些土地亟待综合治理和科学利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土地观,实行最严格的集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制度、生态保护制度,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力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曹卫星建议,一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建设用地减量化行动,统筹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开发强度一般不超过25%,省域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不低于国土面积的2/3,推动形成科学有序、宜居适度、山清水秀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二是创新土地资源供给与管理方式,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深化土地供给制度改革,实行以单位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供给方式,着力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分类完善利用标准和使用成本,建立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及财税等激励与约束机制,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优质耕地及高生态价值用地。力争未来10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高一倍以上,每平方公里平均GDP达到5亿元,支撑200—220万亿元经济总量。

三是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土地工程科技创新,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提高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水平,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水流域与湿地、退化与污染土地、盐碱地等领域的规模化综合治理。力争“十四五”末全国土地复垦率达到60%,提升各类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利用价值。

四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粮田“非粮化”,完善占补平衡制度,优化耕地管护模式。重点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提升耕地产能和综合效益,力争“十四五”末建成10亿亩以上吨粮田,其余农业空间可为多样化用途腾挪创造条件。同时,实行用养结合,每年休耕轮作比例3—5%;建设节水高效农田,提升耕地健康产能和生态功能。

五是加快智慧国土平台建设,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统一基础地理信息为依托,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本底,构建国土资源天空地立体化遥感监测“一张图”,并融合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建立实时监管和数据共享平台;发展“规、批、供、用、修、查、登”全流程数字化国土管护新体系,推进自然资源治理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