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展望金融数字化:加速变革,金融科技赋能银行升级之路

时间:2021-04-29 17:46:04 | 来源:艾肯家电网

原标题:展望金融数字化:加速变革,金融科技赋能银行升级之路

从传统的储蓄与贷款,到如今的金融科技服务;从过去一板一眼的现金存取,到如今花样繁多的移动支付,金融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随着互联网及金融科技公司的兴起,信息壁垒被打破,大数据和信息科技正逐步颠覆银行过往的业务模式。

如何有效改革组织架构、推动金融科技战略落地?如何充分利用新型技术红利,做好符合银行自身发展特征的数字化转型?这又会给银行带来怎样创新的服务模式与智能化业务新场景?

4月17日,腾讯云TVP「产业互联网面面观——深水区下的机遇与挑战」闭门会收官之战,直击《新业务模式下,如何构建数字化银行?》话题,从金融科技发展、企业架构设计、生态场景建设等多个维度,带你穿梭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浩瀚星河。

多方面驱动数字化,打造卓越银行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到底什么样才称之为数字转型的初心?实际上就是做卓越银行。那什么叫做卓越银行呢?我的个人观点是,一方面要履行社会责任,有力支持国家的战略导向。包括「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国家给予的一些战略性安排,包括服务实体经济、增强普惠性、绿色金融、农村金融、科技金融等;另一方面要做到合法化、规范化经营,保持业绩稳健地增长,这样的银行才能称之为卓越银行。另外,卓越银行还应该做到清晰的战略布局、持续的股东回报及关注员工的满意度、组织健康,注重风险管理、资产质量及良好的经营效率等。并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客户体验。”

会议伊始,我们首先请出了第一位分享嘉宾,腾讯云TVP行业大使 郭庆老师。郭老师不仅为我们解读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数字中国」的部分内容,还点出,一个商业银行做数字化转型的初心应该是建设「卓越银行」。并在之后,就如何建设「卓越银行」这一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用户思维驱动

“这里就说到了用户思维,它其实主导着产品及服务的变化。我们一直在说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但是真正的用户思维养成,实际上是需要一定的魄力的”

在进行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内容中,郭庆老师首先提出了一定要关注「用户思维」的概念,并且将用户思维分解成了4个点进行说明。

实现全渠道「懂你」的服务能力。需要打通线上线下全场景的服务,通过大数据为用户量身定制服务,明确客户所想、客户所需。

银行的虚拟身边服务。通过5G、AI等技术,真正实现线上24小时客户虚拟服务,随时随地对接线下专业金融服务,并且还能够根据业务场景代入客户经理资源。

共享和开放。通过建立共享和开放的环境,无论是对B端还是C端客户,逐渐打造生态,建立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扩展内容的服务能力。

对内部同样需要用户思维。秉持「用户思维」,把技术赋能给经营机构,武装一线经营机构、二线业务管理部、三线中后台,助推业务发展。

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在为我们讲解完「用户思维」在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后,紧接着郭庆老师又从另一个侧面分析了银行数字化转型中所面临的三大挑战。

人才匮乏:人才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技术人才的缺失,据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92%的金融科技企业都实质面临科技人才缺失的问题;另一个层面是由于培养难度大,培养周期长等问题,导致现在银行非常缺少“足够了解银行业务,能够将业务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所以人才的短缺对银行业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技术架构:随着时代发展,架构也在不断进步。企业是否能够更上日新月异的架构设计步伐,是否能够及时调整架构转型以适应快速、灵活、敏捷的实施。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组织模式:在未来,需要清楚认识到科技和业务间的关系,思考如何能够打破前中后台的传统模式。着力于建设起一个部门业务与科技之间的组合式的、可落地的敏捷组织。

数字化转型关键路径

在分析了思维改变与环境挑战后,郭庆老师从理论层面走向操作层面,为我们讲述了一家商业银行想要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三大关键路径。

自我机制觉醒:任何的转变都是率先从意识转变开始的,想要完成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做的组织内部一定要明确架构、机制等内容的设计。每个从业人员都必须清楚了解这些内容并以此目标逐步展开工作。

组织模式转型:面对数字化转型中那些小的局部问题,必须要建立敏捷的组织进行支撑。无论是来自业务线还是技术线的员工,都要做到目标一致、相互信任、感知类同,并且获得充分的行动授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质的组织模式。

数字化意识赋能:应该将科技人员与业务人员进行有效地融合,使得科技人员能将自己的科技思维带入业务场景中去。通过科技思维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重塑商业银行

在郭庆老师精彩的分享结束之后,我们请出了第二位分享嘉宾,华夏银行旗下金融科技公司龙盈智达首席数据科学家王彦博老师。王老师通过多年金融科技行业从业的深刻经验,整理总结出了多个简明扼要的框架,通过框架基础,深入浅出地对热点业务领域、金融科技技术、隐私与数据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问道:后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转型框架

分享伊始,王彦博老师针对多项金融科技业务发展的热点领域予以介绍,并表示:“通常我们理解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大多是从零售业务来切入的,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能够发现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其实涉及到了多个业务板块。”紧接着,王彦博老师对热点领域内容作了解读,“比如说,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方面,实际是属于需要央行来主导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而到了「产业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中小金融」等方面,则逐渐进入了商业银行的对公板块;而后在「小微金融」、「数字消费金融」等方面,则逐渐进入了商业银行的零售板块;最后包括「ABS资产证券化」、「智能投顾」等方面,则可视为商业银行金融市场板块范畴”。

在解读了金融科技业务发展热点后,王彦博老师又从技术层面为我们分析了近年来金融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王老师认为当前人类社会已经从互联网时代步入了大数据时代,正在开启人工智能时代。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信息科技的发展一直在为金融行业赋能,正所谓“无科技、不金融”,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主线是从「互联网金融」到「移动金融」,再到「物联网金融」、「区块链」,不断拓展和提升数据规模、数据活跃度、数据范围以及数据可靠性,以此推进「大数据金融」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等技术发展与金融应用,促进良好社会发展与服务。

综合考量业务发展与技术突破,王彦博老师为我们归纳出了当今时代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框架。

基于上述基本框架,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物联网金融、区块链应用、虚拟现实应用、机器人应用等形态作为银行与客户的接触渠道,发挥了出口和入口两个作用:一是银行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出口,二是客户业务数据、行为数据、言论数据的采集入口。当数据采集获取后,这时需要算力和算法,包括云计算、Hadoop并行CPU计算、GPU计算、FPGA计算、TPU计算、量子信息计算以及数据挖掘、图挖掘、文本挖掘、图像挖掘、音视频挖掘等,这是实现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的底层基石。在智能与智慧方面,向仿真模拟、博弈机制、群体智能、脑机接口与人机一体化等方向发展,代表了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迈向新的智慧形态。

深耕:隐私与数据保护助力数字化转型

王彦博老师首先基于8“O”视角,对《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行了要点解读,主要包含:“Object”保护对象和适用范围;“Other Rules”对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了额外规定;“Operation”明确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则;“Overseas”明确了数据境内存储以及出境要求;“Ownership”明确个人作为信息主体的权利;“Ongoing Regulation”延续多头监管格局;“Obligation”明确信息处理者的义务;“On record”处罚形式多样,并计入信用记录。

而后,王彦博老师又提出了商业银行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POSTER”框架。

Policy & Protection:明确隐私策略及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对内建立自上而下的治理管控体系;对外树立良好的保护形象,明确委托关系中的权责边界。

Operation & Awareness:将信息保护意识融入全员意识与运营操作中去。将个人信息保护在业务操作中落地,并提升全员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Standard Certification:开展国际、国内标准认证。持续对标国际相关标准,主动满足国内相关标准与认证。

Techniques & Tools:开展个人信息保护技术与工具的研发。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在隐私与数据保护方面的作用;研发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相关工具。

Emergency Reaction:建立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高效应对能力。形成数据泄露事件的及时评估、响应和处置能力;建立适时适度进行数据泄露事件的沟通与披露机制。

Regulator Communication:与监管部门保持积极的响应与沟通。紧跟监管机构的法规和监管动态;针对个人信息相关的技术应用、业务创新、影响评估等进行积极与监管进行沟通

综上,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长期的工作,需要纳入到商业银行的治理与运营过程中不断磨合完善。后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数据产业发展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之道。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纵览

“可以通过两个维度中实际发生作用的点去理解信息化或者说数字化。对于以企业为边界的范畴而言,信息化也好,数字化也好,它对内就是提升你核心业务的处理效率,对外其实就是刷新你跟客户之间的联结的方式和联结的形态。这种联结形态的转变,其实也在间接改变我们的业务模式”

第三位讲师,我们请到了IBM副合伙人付晓岩老师,作为曾经的商业银行从业者,如今的数字化转型咨询顾问,付晓岩老师对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有非常深刻的见解。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历程

付老师的分享从银行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切入,先梳理了我国自1987年试点互联网金融至今30余年间,现代化支付的发展历程。付老师认为 “从以前的信息化来讲,我们现代银行体系对经济做得最大的两个贡献是什么?就是把「融」和「通」这两件事做好了。融就是指需要大量的货币,钱少了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所以我们现代银行体系取消了货币金本位联系,这样能够保证货币供给量的充足。但是货币供给量大了以后,就涉及到支付的问题,在不同的省份以及不同的国家之间,资金要能流动,只有这两点保障了,银行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才能上来。这一块我们其实就是通过现代的金融信息化来做的,”

而随着2010年后,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网速的提升,使得娱乐、教育、物流等行业都被拉入互联网平台的体系中。此时,面对着生产、生活的网络的建立,金融网络的建设进程也被迫加速。付晓岩老师评价到 “所以银行现在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大搞生态银行,把自己的所有业务砸碎了变成API接口,争取跟人家行业接起来,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感到满意。”

而金融科技建设的未来在哪?基于之前的分析,付老师也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如果老百姓感觉不到这个东西有什么变化,你怎么去解释时代变了。时代变了是要影响时代里面的每一个人,而不只是做技术的那一波人。数字化如果是一个新时代的话,一定会带给我们跟今天完全不一样的生产和生活体验。” 付老师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时代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包围圈”,围得越紧密越好。通过内圈的AR、VR等智能设备提升用户体验,再通过外圈的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提供算力支持。综合设计、统筹规划内外圈,在全真互联网时代,才能更好地获取用户。

企业架构助力数字化转型

在分析了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以及未来方向后,付晓岩老师针对商业银行转型期间的一些细节方向的选择也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划分成为4个要点。

次生需求:要进行转型,首要的一点就是做好客户体验,而做好客户体验的一个关键点在于跨界。构建跨界场景,要认真选择跨界方向,并决定要投入什么资源。

生态建设:如果凭借自身力量无法完成跨界,那就可以考虑建立生态,接入别人的场景,通过技术获取的方式来完成数字化转型。

数字长跑:数字化转型是一场长跑,不要急躁,只要确保方向是对的就可以。可以冷静下来看看政策和规划,仔细思考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不疾不徐地进行转型。

关注自己:从目前的数字化远景来看,今天没有哪个企业是真正好的数字化企业。或许别人走得比较早,但大家其实都距离终点很远。这种时候,要优先关注自身的痛点,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的方案。

而以上这4点需求要靠什么来落地实施呢?又靠什么可以更敏捷地进行数字化转型?付老师的答案是:靠企业架构。付晓岩老师认为“通过企业架构进行落地的时候,可以把总战略分拆到每一个具体的战略上,同时在一个业务架构里面建立好业务和业务之间的衔接关系。业务理顺之后,传统的IT上就会比较自然。”只有建立好了企业架构,才能系统、完备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区域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能力的转型,或者是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性的转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个业务运营为增长指引的,科技和业务有效结合的一整套体系。”

在听完了3位商业银行从业老师的分享后,我们请到了腾讯商业银行首席咨询顾问王军老师,听听他从银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角度,又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新鲜的思考呢?

与之前三位老师不同,本次分享,王军老师以区域性银行作为切入点,针对区域性银行“资源约束”的现状,王军老师提出“区域性银行要想在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完成数字化转型,主要要注重两个方面。一件是如何去有效地、体系化地梳理出一套数字化转型的框架,去指导业务、科技、运营及组织和战略安排之间的协同性统筹。第二,从落地的角度来说,如何通过金融科技建设,去不断的探索以科技赋能银行的更多途径。”

针对这两点问题,王军老师给出了他的分析。他认为,区域性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主要有4个方面:获客与用户运营提升、数字化业务创新、数据化运营能力提高、建立敏捷的交付能力。而针对这4点诉求,可以总结出,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框架在于:以业务运营增长为核心指引,运用新技术对业务模式、产品服务及客户体验进行数字化重塑。

四条核心能力主线

“我们在推动一个数字化转型目标达成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最核心的痛点和它的驱动力是什么?基于这个驱动力拉动业务、科技和组织战略之间的协同,通过「抓手」来实现在客户、产品、渠道、风控、运营之间的匹配性协同。”

针对区域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框架,王军老师提出了「做抓手」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区域性银行转型的四大抓手。

极致的用户体验:在经营角度上,应该聚焦于客户的营销和运营能力的构建,持续的获客和存量客户的激活经营是拉动经营转型的核心。通过建立更合理的用户结构运营体系,更宽的客群覆盖与长尾客群的拓展,差异化的服务、定价与运营等方式来获取并激活客户。

产品与服务创新: 从承载客户转化与价值提升角度,从现有金融服务线上化与场景化衍变,金融+权益的「可售服务组合创新」与「重定价」为核心2个方向。

运营效能提升:当区域性银行在当地市场的服务能力已经做得很好之后,随之要考虑的就是运营的问题,如何拉升客户量和客户贡献,如何将成本和收入比做到最大,这些都关乎运营效能是否改变。

新业态、新模式的建立:打造企业科技能力最重要的点,不在于大平台的搭建,而在于主题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对企业主体服务能力的甄别,可以选择建立开放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等方向。

腾讯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探索

“我们(指腾讯)依托于行业和自身资源,针对区域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辅助主要落脚点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场景化的金融服务能力的运营打造;第二个是以网点为支撑的属地的特色化经营的服务产品的能力的打造;第三个是生态化产品的引入。”

在对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后,王军老师也提出了腾讯面对这一系列要点与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在分享中,他以「零售银行」为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这种协助与合作,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注重连接: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旅程为主线,建立数字化全链接。 涵盖队伍连接、用户连接与生态连接三部分。

场景化服务:借助场景服务平台,提升前端场景与生态协同服务的支撑能力。

双循环运营体系:在完成以上的四点建设后,还可依托一方数据与腾讯生态服务能力,建立双循环运营服务能力。

结语

4位大咖分享结束后,不知道你的心中,是不是已经对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了明确方向呢?其实无论是金融科技、组织架构或是生态建设,都无法单一赋能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核心行业,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未来,一定会是一场综合而又深刻的变革,而这场变革也必然会使得我们每个人的数字化生活都更加完善。

TVP自成立之初,便希望能够“用科技影响世界”,让技术普惠大家,践行科技向善的初心与本心。希望未来腾讯云TVP能够与你一起携手,共同为建设“数字中国”贡献力量。

TVP即腾讯云最具价值专家(Tencent Cloud Valuable Professional),是腾讯云授予云计算领域技术专家的一个奖项。TVP计划致力打造与行业技术专家的交流平台,构建云计算技术生态,实现“用科技影响世界”的美好愿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