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未来80%慢病患者看病不用去医院?AI赋能数字化平台开启慢病院外管理新模式

时间:2021-04-26 21:47:07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未来80%慢病患者看病不用去医院?AI赋能数字化平台开启慢病院外管理新模式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要求鼓励各地运用智能物联终端设备,开展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特征指标数据的监测跟踪和管理。

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3.3亿人。心血管疾病作为长期发展且常伴有多种合并疾病的慢性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慢病患者缺乏个性化的患者管理体系和针对自身疾病发展特点的、个性化的管理体系与工具,找到定制化且规范的疾病管理手段迫在眉睫。

护心小爱(AI)是国内首个心衰人工智能疾病管理平台,由诺华制药与腾讯公司战略合作。2019年11月“护心小爱”初级测试版上线,2020年4月正式全面运用于心衰院外管理项目,真正实现了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慢病数字化管理。目前,“护心小爱(AI)”已帮助近八万名心衰患者实现院外疾病自我管理,提升疾病认知与管理意识。

近3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衰疾病等慢病患者显著增加。疾病的自我管理对慢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目前尚未有成形的院外管理模式。

“互联网+医疗健康”打破了医疗资源地域限制,实现院外慢病患者自我管理,提升疾病认知与管理意识。结合国家政策,推进数字化诊疗长足发展,医院、医药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三方深度合作,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针对慢性病患者的院外监测模式开始大步向前。

慢病患者院外管理优势显现

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我想象大概15年左右,80%慢病患者找医生看病不需要去医院。诊断冠心病不需要CT,有经验的医生用症状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能达到85%,被漏诊的冠心病率不到1%。门诊看病快三分钟,一天内年轻的大夫能多看50到80人,依靠技术手段提高效率。”

目前中国慢病患者对疾病认知和管理意识不强,跑到医院看病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医生,我这是冠心病吗?医生,我高血压要吃药吗?不管大问题小问题都习惯跑到公立医院就诊,所以患者在门诊聚集,大医院的门诊患者人满为患。

AI平台优势十分明显,建立慢病患者院外管理、建立慢病患者个性化健康管理体系,给患者提供从预诊,院外管理到线上问诊,购药的全程疾病管理支持,减轻门诊医生工作量,提升诊疗效率。针对慢病患者成功的管理方案,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到心血管患者健康管理中,有效提升整体居民疾病素养,遏制发病率上升趋势。

数字化平台在心血管领域已经有临床决策支持和辅助诊断相关的应用,通过诊前筛查评估项目,不仅可以沉淀大量真实心血管患者,结合数字化手段推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同心血管领域的深度融合,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同时马长生向记者指出,“医生要改变理念,不要说我们是医生就是卖方市场,要对病人有服务意识,医生要提前调整状态,未来看病就像送外卖一样。”

用AI的方式去帮助医生更好的管理患者、触达患者,用我们疾病科普的方式融入了大量医患的患教内容,通过日常的医患沟通能够传递给患者,让患者能够在疾病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疾病进程发展上能够有更好的清晰的认知。

数字化平台优化医患沟通

未来打通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线上购药”的创新服务模式,也就意味着要对现有医患沟通进行优化,全方面覆盖医患沟通的场景。

张猛向记者介绍,“利用AI的方式帮助医生更好的管理患者、触达患者。一个医生平均能维持1到2个500人的患者群,患者与医生在这里面会有大量的日常沟通。未来我们希望把这种医患之间的日常对话向医患管理的方向引导,从患教的内容给医生更多的工具。在日常的医患沟通中让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进程发展有更清晰的认知。我们也联合诺华,共同举办心血管风险全程管理项目,从心衰扩大到为广大心血管患者,提供以AI为驱动的个性化疾病管理一站式服务,优化认知,提升观念,促进心血管健康教育,缓解心血管领域整体疾病负担,起到促进数字化诊疗长足发展的目标。”

此外,医生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生产大量的患教内容,帮助慢病患者实现院外疾病自我管理,提升疾病认知与管理意识。

“AI可以将后台科普的能力赋能给医生,通过语音化、AI化、视频化的方式去教育患者。我们希望携起手用科技的力量、医学的力量,用融合科技和医学的方式推广给更多的医生,使更多患者获益。”张猛表示。

(作者:唐唯珂,李科文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