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木版年画、金绣“盘” 牛、别样“房”车......彩艺报春送上牛年祝福

时间:2021-02-13 15:45:47 | 来源:央视

原标题:木版年画、金绣“盘” 牛、别样“房”车......彩艺报春送上牛年祝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祈福牛年,我们来看《牛犇犇·非遗手艺人“做”牛》系列报道。今天带您认识的这位非遗手艺人是来自天津的石彦敏,她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今年是牛年,她又会给我们送上一份什么样的牛年祝福呢?

天津杨柳青年画非遗技艺传承人石彦敏:每副画都有温度,我们每年就是请一张年画回家过年,就是把吉祥和美好带回家里。然后在这一年里,就会非常顺当,有好彩头的意思。

年画的工艺呢?它包括勾、刻、印、绘、裱, 一共是五大工艺,其中呢,这个勾线呢,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线是这一幅画的骨架,看一幅画是好还是不好,主要是从线上就能体现出来。刻板呢, 技巧就是刀法要娴熟,要把那个线条刻得非常流畅。然后里边这个线条,它也是有分虚实的,虚实相间,线条要流畅。印版是生宣上拓印胚子,然后生宣有一个特点,就是沾水它就氤开了。然后我们在这个印的时候,在这个板上刷墨的时候也非常注意,就是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太多了在这个宣纸上印出来,就是一个大黑疙瘩了,它就都晕开了,然后太少了它这个线条又不实。然后所以说这个,印这一个,也非常关键。

我们杨柳青的年画重手绘,所以每一幅年画都是有温度的,我们每一幅年画里面,都有一个故事。

通过年画就是把年画里的美好 ,像是一颗种子一样,种在孩子的心里,然后并且通过年画呢, 让孩子懂得一个道理,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金绣“盘”牛 祈福祖国

来自苏州的朱学勤是一位苏绣的传承人,她的技艺同样跟画有关。新年将至,她会用手中的技艺,描绘怎样的美丽画卷呢?

苏州苏绣非遗手艺人 朱学勤:今年是牛年,我想给大家送一头富贵牛。牛象征着富贵,而且牛就是特别勤劳。牛年我们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盘金绣的工艺流程,它是这样的,首先我们是画稿,稿画完以后,我们就选线。选完线就开始在画好稿的图上面,可以用金线把它给盘起来,盘在面料上面。然后用丝线,定小针,把它给固定好。容易盘的过程当中,线铺不平。我们称它为弓起来。这个盘金的要素就是练基本功,其实它没有像我们乱针绣那么多,根据不同的观感,不同的那个角度,然后它针法变化幅度很大。但是我们盘金它只有一种,就是你要扎实的基本功,做到足够细心就可以。边盘然后一边定小针。红色是我们中国的代表色,因为它比较喜庆,然后也是我们的中国红,就希望我们大红大紫。然后金线,我希望它能够像金灿灿的阳光,然后洒在那个大地上面。我的愿望还是要在未来的路上,把苏绣之美传达给每一位喜欢苏绣的人。

别样房车真潮玩驾着牛车去旅行

我们常用“高头大马”这个词,从侧面来形容古人乘马车出行的壮观场景。但是,历史上,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才是最潮最嗨的出行工具。现在,我们一起犇向湖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这里馆藏着牛车出行成为潮流的经典文物。

青瓷瓦车 定格三国时期牛车出行历史瞬间

昂首挺胸直视前方,吐个舌头喘口气儿,甩一下牛尾再加把劲儿,毕竟拉着有12根辐条的卷篷车,负重前行。牛劲儿十足,因为车轮巨大、车厢开阔,专家介绍,里面甚至可以摆放桌子,用来饮酒、下棋。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青瓷瓦车,定格了三国时期,古人乘牛车为流行的早期阶段。

湖北省博物馆讲解员 彭心贝: 在之前牛车的地位非常低下 ,在东汉初年的时候汉章帝时期,有一位太守出行的时候乘坐牛车,而被认为有损古典,因此受到降级处分。但是到了东汉末年,牛车逐渐成为了当时的皇帝官员贵族出行的代步工具。

西晋陶牛车 魏晋时期驾牛车出行最潮流

在中国,用畜力驾车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至夏商时期。不过先秦时期,贵族们日常乘用的一般都是马车,战争中使用的也是马车。到了西汉初年,社会动荡,马匹锐减,《史记》记载“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天子尚且难以凑齐乘用马匹,将相只能屈就牛车了。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翟胜利:到了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开始推行推令,有一些贫贱的诸侯,开始以牛车作为日常的工具,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牛车作为日常成用工具在社会上的普遍推广。经过改造的牛车相对来说比较安稳舒适,所以牛车在汉代的灵帝、献帝时期一度成为社会时尚。

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这件西晋陶牛车,增加了轿厢,安上了顶篷,顶篷还有竹木制作,篷车外面挂上幔帐,既华丽又能遮挡蚊虫,尤其适合野外郊游。从魏晋开始,牛的造型也变得夸张起来,凸显力量奔放,或彰显朴实沉稳。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龙霄飞:乘牛车可能在普通人一般来说,感觉好像另类的这种做法似的,魏晋时期牛车也是适应了当时这种慢节奏的生活的一种反映,因为当时也讲究玄学,讲究清谈。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翟胜利:可以想象牛车跟当时的竹林七贤所传达出来的文化追求是相一致的。

北齐陶牛车 留影牛车出行最高光时刻

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件南北朝时期北齐陶牛车,则让我们看到了驾牛车出行高光时刻。这头牛四肢粗壮孔武有力,颈部鬣鬃繁茂,双目望天,耳后装饰两根假牛角,显得飘逸又厚重。专家介绍,这件双人乘的牛车,在当时才属于中等豪华的档次。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翟胜利:牛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度超越马车,成为中国交通出行的主流的交通工具。唐代中期以后,马又取代牛,成为当时交通出行当中的主力。

从唐宋开始,随着轿子、肩舆的出现,牛车出行退出潮流,但古人的出行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宝马雕车香满路”也反映了马车重回潮流。另外,专家介绍,秦汉时期,严禁私人宰杀耕牛。到唐代才开始允许食用已经病逝的亡牛,到了宋代以后,食用牛肉才慢慢普及。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翟胜利:纵观整个中国传统古代社会,牛车始终是运送货物、负重致远的主要交通工具。(总台央视记者 张昕 张立雷 李兵 湖北台 唐家思 谢珍)

(编辑 张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